春已歸來,靜待花開,按照我公司工作安排,老龍潭景區定于2019年4月1日正式開園迎客,歡迎廣大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沉寂一冬,終于蘇醒,美麗的老龍潭它已整裝待發,只為等你而來。
三月悄然而去,四月翩然而來。告別三月的草長鶯飛,我們迎來了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如果說三月的春天是含苞待放的,那么屬于四月的春天,一定是燦爛光輝的。
春天,我有一個愿望:在這個美好的春天,在這最美的人間四月天,我要去看美麗的風景、我要去看山、我要去看桃花夭夭、我要去聞那甜甜的空氣,我要去老龍潭,去我思念的遠方。
老龍潭位于涇源縣城南22公里處,俗稱“涇河腦”,傳說因涇河老龍居于此而得名,清澈的涇河水從老龍潭發源,流經寧、甘、陜三省28個市縣,蜿蜒流程530公里,于陜西高陵縣匯入渭河,由此留下了“涇清渭濁”的傳世佳話。
老龍潭景區是六盤山旅游區的核心景區之一,由一潭(涇河)、四潭、十景構成,其獨特的自然景觀既有北國之雄壯,又具江南之秀麗。
“魏征夢斬涇河老龍”及“柳毅傳書”的故事,更為其添加了幾分神秘色彩。
全國唯一的中華龍文化宮,恢弘展示了中華龍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華兒女感受8千年龍文化的尋根、探奇之地。
同時它也是全國100個經典紅色旅游景點之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飛龍臺以伏羲八卦中的乾卦為文化依托,通過八卦飛龍臺的襯托,結合六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龍文字形式,體現乾卦六爻所表現的文化內涵,即:“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圖騰。
唐貞觀十三年,長安城卜卦先生袁守誠,專為人算命,據稱能知陰陽,斷生死。長安城外靠涇河吃飯的漁人,每日孝敬袁守誠一尾金色大鯉,袁守誠便會指引他們在何時何處下網捕魚,必然網網不落空。龍王知道后,非常憤怒,為保護其水族繁衍,便設計趕走賣卦先生。誰知詭計不成,龍王自己卻犯了天條,玉帝命唐朝宰相魏征監斬龍王。龍王請求唐王李世民說情,唐王為救龍王,在宮中設棋局,命魏征與自己對弈,不料魏征在下棋當中悄然睡去,魂魄早已飛赴涇河,夢斬了涇水龍王。由此留下一段千古傳奇——魏征夢斬涇河老龍。
唐儀鳳年間(676-679),書生柳毅赴京應考落第,歸經涇水,偶遇滿臉淚痕的牧羊女。柳毅見狀,十分同情,上前詢問得知,該女為洞庭龍王之小女,下嫁涇河龍王二太子,受其殘暴虐待至此。書生憐香惜玉之情頓生,提出要幫助龍女逃出。受龍女之托,柳毅趕至洞庭湖告知龍君龍女之凄慘,龍君大怒,接回龍女。后經數載,龍女終與柳生結為夫妻。
相傳,美麗賢惠的洞庭龍王小女兒遠嫁于涇河龍王二太子后屢遭欺凌,讓在涇河邊牧羊,后經柳毅傳書得救,遂與柳毅終成眷屬。
一潭俗稱圣水潭,因宋代高僧濟公和尚在此沐浴而得名。潭水碧波蕩漾,四周綠樹成蔭,俯瞰水面,兩岸懸崖峭壁,叢林皆倒影潭中,人在潭邊走,如在畫中行。
二潭俗稱無底洞,相傳與東海相連。在漫長的地質運動中,凡落入潭中的石頭均不見蹤影,俗有“三千里老龍潭底,鵝毛不浮”之說。
三潭相傳為涇河龍王行宮所在地。山環水抱,地貌奇特,有多個泉眼溢水,現為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波光暗綠、碧潭浪滾,呈顯高峽平湖的壯麗奇觀。
四潭相傳為涇河龍王寢宮所在地,亦為涇河源頭,泉水常年從地底噴涌而出,四周樹木郁郁蔥蔥,枝干虬曲蒼勁,傳為龍王子孫的化身,永遠守護在涇河龍王的身邊。
1946年8月,為迎接在中原戰場突圍的王震部隊順利回陜北,海固隴南武裝工作大隊為牽制敵人,于同年9月轉戰到涇源縣涇河源頭龍潭、冶家等村莊,遭遇國民黨重兵包圍襲擊。經過激烈惡戰,部隊勝利突圍,在戰斗中,5位同志英勇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