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傳統七夕是幾月幾日_萬年歷
導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個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節日,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讓每年的七夕節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那么,2020七夕節是幾月幾號?傳統七夕是幾月幾日呢?和萬年歷小編一起去看看吧。2020年七夕節是8月25日,星期二,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所知最早關于七夕的古代文獻。古人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十分重視,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會進行各種乞巧活動。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故事之一,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就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現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為“中國的情人節”。“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認可!這個故事最早起源于《詩經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說織女三星像分開兩腳,一天七次行進,雖然如此,也不能織布成紋;那明亮的牽牛星,也不能用來駕車。《史記天官書》描述天體運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其北織女,織女,天孫女也”句。河鼓,就是牽牛星,中間大星,左右兩小星。這就是牛郎和一對兒女的原型。織女星,又名天孫,這也是神話中織女是天帝第七孫女說的來源。到漢代末年,《古詩十九首》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說:“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都已經把織女和牽牛看成一對情人了。所以秦漢時代應該是牛郎織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階段。湖北云夢睡虎地區出土的“秦簡”中就有了“牽牛以取(娶)織女而不果”的記錄。“牛郎織女”的故事情節在南朝梁時殷蕓的《小說》中已有粗略的梗概。當時還有很多類似的記載,比如宗懔的《荊楚歲時記》、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周處的《風土記》,都有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而20世紀初在敦煌石窟發現的《搜神記》中“田昆侖”和宋初《太平廣記》中“郭翰”這兩則故事,對明清時代牛郎織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響。“田昆侖”的故事傳說,田昆侖是窮漢,一天看到三個仙女在河中洗澡,于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結果兩個年長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風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后來嫁給了田昆侖。他們生了個兒子田章。后來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現了兒子田章尋母的故事。“郭翰”的故事內容也大同小異。只是這郭翰是個“姿度美秀,善談論,工草隸”的文人,說他有天在庭院中觀月,忽見織女下凡,兩人情投意合,就私訂了終身。此后,織女夜夜來往于天上人間。有一天織女忽然對郭翰說:天帝知道此事后,命我不許再來,我們永別了。這郭翰悲傷成疾,織女在天上知道后,派了個使女下凡,贈詩兩首,其中一首說:“情人終已矣,良會更何時。”這則記述可以說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文人化。后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關于七夕的由來與傳說,在全國各地的民間流傳相當廣泛,版本較多,但基本內容基本一致。那么牛郎織女故事的發生地究竟在哪里?說法也很多。河北鹿泉、江蘇太倉、山東沂源、黃河河套,都被稱為“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其實這些說法大多數代表了人們的美好愿望。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古代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盧摯《沉醉東風·七夕》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