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券商跟投話題持續引發關注,目前保薦機構跟投的相關細則尚未發布。不過,券商在跟投比例和鎖定期上普遍希望加以放寬。
券商跟投的比例可能是科創板公司新發行股本的2%到5%之間,且需要通過旗下另類投資子公司以自有資金跟投,鎖定期或長達2年。
“在證券監管法規中,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屬于需要履行一定信息披露義務和減持規定的股東,基于此,設置5 %的跟投上限比較合乎常理。”某券商另類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不過,市場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意見。希望設置更加靈活的跟投比例,放寬上下限。
目前,已有一家券商在所保薦公司的申報材料中列示了跟投比例。安信證券在其保薦企業瀚川智能的申報材料中表示,經其另類投資子公司出具的投資決策文件,擬參與發行人本次公開發行的戰略配售,戰略配售的認購規模將不超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的20%。
一中小特色券商另類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希望可以稍微放寬跟投比例的范圍。“如果券商對某一項目有信心,取消上限設置后,可以選擇多跟投一些。”他表示,所在另類投資公司專注于科技創新領域的早期項目,投資經驗豐富。相較之下,公司投行實力相對較弱,可以通過科創板跟投來增加收入,在這一領域打開局面。
除了跟投比例外,放寬鎖定期也成為多數受訪券商的訴求。有分析人士表示,這部分自有資金長期占用,可能會對券商經營構成一個風險點。對此,有券商另類投資負責人認為,科創板企業在上市交易6個月后,其股價也將回歸價值本身。基于券商流動性的考慮,隨著項目數量增多,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大的項目增多,鎖定期太長對于券商自身流動性和當期凈現金流影響可能較大。
“科創板跟投機制出臺后,券商投行和另類投資子公司的關系開始變得微妙起來。”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券商跟投機制不僅考驗投行的定價能力,對券商另類投資專業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類投資公司的“價值判斷”或將反作用于所在券商投行承攬項目業務。
一直以來,由于業務隔離規則的約束,投行與保薦企業、投資子公司與投資企業有若干隔離規則。跟投機制的出現,將投資子公司的投資判斷與投行的定價能力勾連,強調發行利益的“綁定”。因此,如何在合規的前提下協同運作,成為擺在參與各方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指出,券商參與科創板須站在較為公允的市場角度,經由各方參與來溝通和平衡。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跟投要求保薦機構的相關子公司接受發行價參與戰略投資,而這些子公司和投行間的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即使公司更高層可以總協調,但畢竟存在內部博弈和制約。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