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使得國語方言數不勝數,天南地北各不相同。而對于廣東來說,也有很多外地朋友對廣東人民所使用的“廣東話”產生了很多誤解。
不是所有廣東人都會說粵語。
眾所周知,廣東大體分為廣府、客家和潮汕三大民系。而各種方言更多,除了粵語,還有客家話,潮汕話(閩南語的次方言),雷州話(閩南語的次方言),東江話以及少量有湖南口音的粵語等等。廣東常住人口約1.12億人,說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人;說客家話的人口約2290萬(據2000年的統計);潮汕話使用人口約1300萬人;剩下的還有使用雷州話等等其他小眾方言。也就是說,5個廣東人里面大概只有3個會說我們所謂的“廣東話”,而使用地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港澳及粵西一帶,其他地區的人們可能會,但生活中不常用。
粵語的發源地在現今的廣西。
粵語的起源和發展成熟年代遠在宋代的兩廣(兩粵)初分之前,當時的兩廣地區是一體的,而且當時兩廣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粵西甚至廣西梧州一帶。目前,粵語的發源地尚存在爭議,但是大量的史料以及央視等官方說法是廣西的梧州。雖然廣東肇慶聲稱自己是粵語的發源地,但熟不知在當時,肇慶是廣信(今梧州)的地界。
粵語不是漢族一個民族發明的。
秦始皇統一嶺南后,50萬中原移民遷入嶺南,這些人大多講中原話。秦亡后,秦軍將領趙佗建立了百越民族(即現在的壯族,侗族,京族等民族)自己的國家南越國,南越國說的語言是古越語(是今天壯族語以及越南語泰國語的鼻祖)。中原移民為了和當地百越民族交流溝通,使雙方的語言相互語融,相互影響合而形成了最早的粵語。也就是說,粵語是由漢族和古代百越民族共同發明的。
粵語有很多變種分枝。
粵語像其他語言一樣也有自己變種分枝。廣東主要分為廣府片,莞寶片,勾漏片等等。廣西主要分為廣府片,勾漏片,邕寧片,欽廉片等等。其中每一個片的粵語又有不同的口音,例如廣東的廣州話,廣西的梧州話還有香港的香港話都屬于廣府片,但是口音卻有很大不同!據不完全統計,常用的粵語有二十多種,他們就像山東話、北京話和河南話的區別。
粵語使用最多的國家是新加坡(按比例)。
眾所周知,新加坡約有四分之三的華人,他們中很是祖籍廣東的移民,由此原因,很多新加坡人會說粵語。但是由于新加坡移民來源地復雜,使得現在當地新加坡人一般都能講上3種以上語言,一般華裔新加坡人都通曉英語和華語,另加方言,本地的方言以福建話比較通行,其次為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