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脈中的紅色液態物質。它富有營養,是構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因而《醫宗必讀》說:“氣血者,人之所賴以生者也”,《婦人大全良方》則說道:“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p>
脈是血液循行的管道,有“血府”之稱。血只有循行于脈中,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效應。若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不循于脈中而溢出脈外,即為出血,又稱“離經之血”。離經之血是不具有血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因為它已經不具備“脈”這個發揮作用的條件。
血如何生成?
血主要是由營氣和津液組成的。營氣在前文有提及,它是由脾胃吸收的水谷精氣中的精華部分化生。《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夫生血之氣,營氣也。營盛即血盛,營衰即血衰,相依為命,不可分離也。”而津液也是脾胃運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中焦出氣如露,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這是《靈樞·癰疽》中的記載,說明津液可以化生為血,不斷補充血液而充盈脈道。營氣與津液均由中焦脾胃吸收水谷精微產生,所以說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當然,在血的生成過程中也離不開肺的作用,如《靈樞·營衛生會》說:“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獨得行于經隧。” 明確概括了血液的生成過程,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資源,肺參與了血液的生成。
血有什么功能?
血富有營養,可以滋養全身的生理功能。血循行于脈中,內至臟腑,外達筋骨皮肉,如環無端,運行不息,對全身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都起著營養和滋潤的作用,以維持正常的人體機能。
血的功能又如何體現?我們能思考,有血液的功勞,人的精神充沛,也有賴于血氣的充盛。正如《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庇秩缑嫔募t潤、肌肉的壯實、皮膚毛發的光澤以及肢體運動和感覺等,這些都是血的滋養的體現,若血的生成不足或消耗過多,又或是滋養功能下降,相應就會出現面色無華、頭目昏花、毛發枯萎、肌膚干燥、肢體麻木等情況。
血的運行如何?
脈道通利是血液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而血在脈中的運行,又要靠氣的推動。血能在脈中運行而不溢出,也是有賴于氣的固攝作用。所以在正常的情況下,血會乖乖在脈中運行而不離開脈道導致出血。所以,血的正常運行取決于氣的推動作用和固攝作用的平衡。心臟的搏動,推動著血液的運行,此外,血的運行還與其他臟器有著密切關系,如肺朝百脈、肝藏血、脾統血等等,臟腑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也是血液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如果推動血液運行的因素增加,或固攝血液的功能減弱,則血液的運行就會隨之變速,或快或慢,快則血溢出脈外而發生出血,慢則運行變緩,導致血瘀等病理變化。
綜上所述,血主要以營氣和津液為物質基礎,在氣的推動和固攝作用以及臟腑功能的協調作用下,循行于脈中,滋養人體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