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語文老師,對一二年級的家長說的最多的學習建議就是:請把孩子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興趣培養好,不要刻意追求看了多少本書、背了多少首唐詩、考了幾次滿分。語文的學習習慣,對一名學生來說,是決定語文成績的關鍵。很多孩子,小學階段,語文成績中上水平,孩子學習也挺認真,考上了不錯的中學,到了新的學習階段,語文成績反而呈斷崖式的下降。家長很著急,我們孩子明明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挺好的,怎么到了初中反而不行了呢?
通常有這樣的疑問的家長,在小學階段,對孩子的學習是特別的重視,能夠親力親為地督促學習,不光是語文,各科學習家長都能做到有耐心地輔導。而且,對于語文學習,小學階段成績保持得不錯,是因為一半的學習方法都來自于家長的監督。家長其實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更注重的是抓學習態度。有沒有認真寫作業?上課聽講了沒有?字寫得好不好看?往往忽略的是學習習慣,是否保持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書寫規范?這些語文學習習慣,一旦被忽略了培養和建立,到了初中,成績斷崖下滑也就有了原因。
1、 語文興趣的培養,閱讀習慣
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多重要?可能很多家長都不理解。家長們常發愁的就是,我們家孩子根本就不愛看書,老師你說怎么辦?老師能怎么辦?除了在學校的教學工作,帶著學生們上閱讀課,一起看書學習。在班級里創辦閱讀角,鼓勵同學們多去圖書館,老師沒有辦法去監控孩子在家看書的行為。家長對于語文學習興趣的認知,就是看書,多看課外書,就能把成績提高。有這樣的想法是很片面的,我們家長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博看群書,怎么什么都知道?自己的孩子什么書都不看,就愛打游戲。
家庭沒有閱讀氛圍,在小學階段沒有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知識的積累,到了中學,從語文知識的擴容上,就不如其已經具備良好閱讀習慣的同學。光把基礎知識做好了,到了中學,更多的語文知識性考題是綜合性的,文學素養常識類的,如果沒有閱讀習慣的知識,家長忽略了在小學階段對閱讀習慣的培養,成績下滑也是正常的了。
2、 書寫規范的培養,認真習慣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常有五六年級的家長跑來和老師訴苦:我們家孩子字寫得太差了,考試中老師因為書寫的問題被扣冤枉分,怎么辦啊老師?雖然五六年級再來重新糾正書寫習慣已經晚了,但是如果小學階段沒有培養好書寫規范的話,到了中學,語文學習就會敗給字跡。孩子進入青春期,寫一筆好字也成為了學習自信的籌碼,工整的字跡不光能在考試中加分,還能讓孩子贏得更多學習的機會。
小學階段,家長忽略對書寫習慣的培養,只追求正確率的話,就會給孩子建立錯誤的學習觀。我反正都會做就可以了,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字寫得好不好看?我又不是去當書法家?在學習中,抱著這樣的學習意識,很難建立凡事都能認真對待的學習習慣。一旦在細節上進行過一次放松,寫個字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積累到中學后,隨著學科學習的增加,中學的書寫量將更多。沒有好的書寫習慣,可能你連上課做筆記都來不及。
3、 專注度的培養,學習習慣
有的家長對小學階段,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倒是有關注。但是閱讀習慣往往和專注度聯系在一起。語文更需要專注度的支持,為什么家長會炫耀?我的孩子一學期能看100本書?其實還是通過閱讀,小學生建立了專注度。集中精力來看書的效率,肯定比邊玩邊學邊看書的效率高。而且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閱讀習慣,沒必要用時長來評判結果,家長認為孩子端端正正坐在寫字臺前,看1個小時的書,就相當于認真學習了。
這1個小時是否看進去了,從書中學到了什么知識也不知道,專注度的培養,就是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初中的語文更難,小學的那點知識儲備是完全不夠的,必須通過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支持。如果小學忽略了這3個學習習慣,初中的成績下滑,也就不足為奇了。關于如何培養語文學習習慣,大家都有什么建議和經驗?歡迎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