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1521期)
無規矩,不成方圓。
這句老話家喻戶曉,也被眾多父母朗朗上口地掛在嘴上,一旦孩子出現失誤或錯誤時,便像唐僧一般念起這句“緊箍咒”。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很多家庭中,這句話僅僅是一把懸在孩子頭上的“尚方寶劍”而已,并沒有什么具體化的“規矩”,也無實際操作意義。孩子犯錯,家長只是憑著自己的情緒隨心所欲端出各種所謂的規矩懲戒孩子。如此“家規”,孩子能服?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慢令致期謂之賊?!?/span>意思是事先不進行教育,犯了錯就殺,這叫虐。很晚才下達命令,卻要求限期完成,這叫賊。給孩子立規矩,也要遵從“先立后行”的原則,把“丑話”說在事前。
而且,所有的規矩,都要基于適合的原則,并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到規矩的制定中來。這不僅是讓孩子熟知規矩,更是對孩子的尊重。
家長尊重孩子,孩子就更樂意遵守規矩。
那么,父母該給孩子立下哪些“家規”呢?
在這里,筆者總結了10條,被我稱之為“新弟子規”,分享給大家。
第一條:敬老孝親,百善孝為先!敬老孝親,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更是良知的本體?!靶ⅰ笔侵袊幕凶钣凭?、最基本、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傳統倫理觀念。在《孝經》中,“孝”被開宗明義地肯定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視為“仁之內核”。
第二條:誠實守信,做人要厚道!人無信不立,做人要以誠信為本,切忌坑蒙拐騙,失去他人的信任。你能坑人一時,卻不能騙人一世,事情總會有水落石出的時候。讓孩子明白: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身之本。
第三條:知書達理,懂事的孩子人人愛!有教養、知禮儀、通事理的孩子,自然會討人喜歡,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愛護。此即為“得道多助”的道理所在。切忌孩子粗口、暴行、我行我素。
第四條: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立場想問題!把別人當自己,就能體諒到他人所作所為的初衷,也就能理解他人的難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要知道:大部分的矛盾沖突是信息不對等導致的。
第五條:學會寬容,包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當他人無意傷害到你時,要以一顆寬容之心對待傷害到你的人。人犯的最低級錯誤就是拿別人的錯誤傷害自己!切記:以怨報怨,天下大亂;以德報怨,災禍自消。
第六條:自我服務,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放手,才是真正的愛孩子,父母不要插手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自我服務,不僅增長知識,提升能力,而且還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信任和自己對家庭的貢獻,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第七條:尊重物權,他人的物品不能隨便拿!家長要適時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概念,區分物品的歸屬性,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別人的”,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只有“我的”東西才歸自己使用和支配。
第八條:不要攀比,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沒有可比性。孩子比父母、比家庭、比穿戴用品,就像父母比孩子一樣,毫無意義和價值,陡增傷害和自卑而已。
第九條:遵守規則,愛惜自己的生命。社會規則,保護的是每一個人的財產和人身不受傷害,當然也包括孩子在內。遵守社會規則,就是在保護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免受威脅和傷害。切記:你不守規矩,社會也不會規矩待你!
第十條:生命第一,其他都是第二!在生命遭遇危險時,什么規矩和制度都要放下,生命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以上是十條針對孩子的“家規”,也是孩子們的“弟子規”。父母守得住,孩子執行好,就能確保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但也有很多人發現,自己給孩子立的“家規”,不管用,怎么辦?
后續再聊!
編輯:王玉英
聲明:文章配圖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一定會在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