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熱茶,人更親切”,觸覺對人的思維和決定會產生影響,放到律師行業,客戶也會通過觸覺對律所、律師形成獨特感受,繼而影響談判的態度和結果。人,手心的溫度、觸感的及時;物,光滑或是粗糙、輕便或是充滿分量?
觸覺的安全感
觸覺是一種連接心靈與世界的工具。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堂頂中米開朗基羅繪制的壁畫《創造亞當》上帝將手伸向亞當的手,以此傳遞生命福祉,韋伯闡述到該壁畫明顯表明:觸覺不僅是人類生存必備的感受,也是一個人完善其身不可或缺的感受,接觸還作為人與人的非語言類溝通手段。母親通過對嬰兒皮膚溫和的撫觸,把自己的愛意傳遞給寶寶,使寶寶感到溫度和安全。嬰兒撫觸是媽媽送給寶寶的一件無法估價的珍貴禮物,經常有人抱著并得到愛撫的嬰兒長大后往往擁有自信和樂觀的性格,柔柔的撫觸融入了媽媽無限的關愛,讓寶寶感覺到安全與自信,學會愛和被愛,也使父母和嬰兒雙方都充滿愉悅情緒。這就是觸覺帶來的奇妙體驗。
觸覺的親近感
我們在消費時會因接觸體驗而對人、物產生好感,在書店、飯店或超市,雇員不經意地觸碰到消費者手臂的這一動作,能強化消費者對外部刺激的積極感受,又能使消費者對接觸雇員產生好感,被雇員接觸到的顧客會比其他顧客更加順從。
觸覺的非語言溝通效果在握手的禮儀里就得到了充分表達。我們為什么要握手,這是通過觸覺表達親近和接受的一種溝通方式,是一種最積極的歡迎和支持。握手禮的起源非常久遠,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人們用以防身和狩獵的主要武器就是棍棒和石頭,傳說當人們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時,如果雙方都無惡意,就放下手中的東西,伸開雙手讓對方撫摸掌心,以示親善。這種表示友好的習慣沿襲下來就成為今天的握手禮。另一種說法是握手禮起源于中世紀,當時打仗的騎兵都披掛盔甲,全身除了兩只眼睛外都包裹在盔甲中,如果想表示友好,互相接近時就脫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沒有武器,消除對方戒心,互相握一下右手,即為和平的象征,沿襲下來到今天就演變為握手禮。
觸覺的溝通體驗
觸覺的舒適感也會提高雙方的溝通體驗,因為觸覺不僅僅是單純的接觸,它與行動不可避免的聯系在一起,與觸摸相伴而來的是開心或者厭惡之類的積極或消極的情感感應。觸覺也包括發癢和疼痛等消極感受。觸覺的舒適感也會提高雙方的溝通體驗,海倫.凱勒說:握手,無言勝有言,有的人拒人千里,握著冷冰冰的手指,就象和凜冽的北風握手,有些人的手卻充滿陽光,握住你使你感到溫暖。身體肌膚的觸覺在律師溝通時,主要體現在握手的溫度、力度、濕度。在刑事案件的洽談中家屬常常會情緒低落,甚至傷心落淚,擁抱的安慰顯得過于親昵不適合律師與客戶互動,但恰當的時候拍拍他的肩是互動中溫暖關心的舉止,可以讓人覺得自己受到關愛與重視。
觸覺的質感體驗
除了身體的接觸在客戶來律所拜訪中給予他舒適的觸覺體驗會提高他對律所和律師真切的感受外,物體的材料屬性,如質地、柔軟度和重量是不同的,觸覺比其他感覺更能令我們感到這些差異。觸覺刺激是否讓人們感到愉悅,主要取決于物體的材料屬性,紋理感是提高客戶觸覺快感的體驗方式,木質和布匹的紋理感會帶來絕佳觸覺快感。我們展示的材料的封面和紙張若能突出這樣的紋理感,就可以帶來很強的質感體驗。給客戶用的飲品杯也不例外,它可以通過客戶手心觸摸的材質來感受整個律所帶來的品質感,一次性紙杯雖然方便清潔但觸覺的體驗卻是很“次”,輕薄的玻璃杯也會讓客戶產生一種潛在的心理感受:他今天接觸到的一切都是很脆弱而靠不住的!
客戶可能接觸到茶幾的觸面,沙發的皮面,扶手的表面,包括他需要用到的紙和筆,甚至我們想不到椅子的硬度也會影響到客戶的談判態度和情緒。這些細節都應當有恰到好處的觸覺體驗帶來質感,例如一只有分量有質感的鋼筆的觸覺感受就會比一只輕飄飄的簽字筆來得好得多。
附:歡迎各位讀者添加陳紹娟律師的個人微信號:“csjhands',深入交流!
編輯:孫嘉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