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自嘲的說保險公司打官司,十打九輸,看了一篇律師寫的文章,我才知道,十打九輸還是樂觀的估計。根據律師們的統計,保險公司打官司勝訴率只有百分之六,還不到百分之十呢。 我們在保險公司從事法律訴訟的同事們,有沒有感到有點臉紅?
隨著汽車保有量增加、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增加,保險訴訟官司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這是必然!保險公司給自己定位明明是為廣大保險消費者雪中送炭、排憂解難的社會穩定器,理應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行業。為什么偏偏上了法庭,就變成姥姥不疼、舅舅不愛,賠了錢還丟了人的角色呢?
別說什么大的司法環境如何如何不好? 我們今天不是給領導做檢討,少講客觀,多講講主觀。 如果自己找不到原因,那就看看《保險糾紛大數據分析報告》看看對方律師找到的原因。
我先想說說我看完《保險糾紛大數據分析報告》的想法,拋磚引玉。
第一點,很多保險公司在“養虎為患”。什么這么說?《保險糾紛大數據分析報告》的作者,過去就是代理保險公司的律師團隊。用他們的話說“我們曾經代理著一家又一家保險公司,曾經日復一日的開著好像永遠都開不完的庭。對于保險訴訟的一切我們已經熟捻于心,再無需過多的準備,也無需任何擔心。” 據我所知,這也是大部分保險公司處理法務案件的方法。一家公司只有一兩個訴訟崗,收收傳票、寫寫報告,打官司的事情,都委托給了代理律師。這樣做的好處是保險公司省心,也好推卸責任。“領導您看,專業律師代理的官司都輸了吧。” 代理律師也開心,打贏打輸都有錢賺,掙多掙少而已。 壞處是什么呢? 壞處就是保險公司喪失了自我成長壯大的機會!之前我不止一次在A6吐槽,理賠基層的員工待遇太低,尤其是人傷崗和法務崗這樣專業崗位,也是拿著“內勤工資”,其專業價值沒有得到重視和體現。遇到保險官司的時候, 法務崗去開個庭,是“正常工作”,不計薪酬。而換成律師去,代理費頂法務崗半個月工資, 久而久之,心態就不平衡了,人就消極了。使用代理律師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剝奪了鍛煉自己隊伍的機會,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是打出的。不去法庭上真刀真槍的干一仗,怎么能熟悉和了解當地司法環境特點,怎么能提供應訴的能力? 保險公司支付高額的學費,鍛煉了合作的律師。 但是,合作不是兩口子結婚,恩恩愛愛就能到白頭的。 合作也是每年簽合同的,合作也是講利益第一的,就像文章中的律師,突然有一天“我們決心改變”,用“熟捻于心”的保險訴訟知識,調過槍口往回打的時候? 保險公司將是什么表情?
第二點,保險公司不如對手用心。法庭之上的勝負,往往在法庭之外,就已經決定了。當對手已經開始運用大數據、開始玩高科技了,保險公司在做什么? 有沒有保險公司,也開始用心寫《保險糾紛大數據分析報告》了?反正,至今我沒有見到。 如果,你們公司也寫了,我給你們點個贊,順便發我看看唄?
下面是原文轉載《保險糾紛大數據分析報告》,套用一句不太合適的話“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一下別人是怎么做的。 要知道,如果真的按照對方所想“近80%的案件保險公司都成功減少了損失,我們相信,律師完全可以在將來把這個數字變成0,只要我們利用經驗和大數據的力量,明晰所有裁判觀點,就能使裁判結果完全可控。” 那么,保險公司的人傷、法務崗,還有存在意義和價值嗎??
上面的文字,是我昨天帶著情緒寫的。冷靜了一天,我覺得有必要挪動一下屁股,換位思考,如果站在車主的立場上,反省一下呢?
在保險合同的兩端,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都是想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保險公司去痛恨騙保利益鏈的同時,又有多少老老實實的被保險人或者受害人的利益,因為保險公司的惜賠而受到損失呢? 法制社會,我們要求合同雙方都遵守契約精神,要求按照合同辦事。 但是保險公司在銷售保險的時候,卻是在吹的天花亂墜、亦或者將消費者的注意力引導到價格更低,贈品更多,有意或者無意的忽視對條款的解釋,從而造成了信息的不透明。 當車主出險時,又拿出各種車主之前聞所未聞的理由和借口,告訴客戶不能賠,要扣減。普通消費者的感受只能是“被騙了”。
商車費改已經進行過半,相信明年各家保險公司的車險條款又將統一。到時候,各家的保險責任和免責范圍都是一樣的。 對保險銷售者來說,就不存在“說了實話,客戶就去別家承保”的問題了。 我們保險公司,能不能借這次機會,在保險銷售的階段,就堂堂正正的站出來, 告訴客戶。 車險是什么? 什么可以賠?什么不能賠,所以,以后自己用車的時候,要格外注意是什么? 將選擇的權力,真正給客戶呢?
我們曾經代理著一家又一家保險公司,曾經日復一日的開著好像永遠都開不完的庭。對于保險訴訟的一切我們已經熟捻于心,再無需過多的準備,也無需任何擔心。
這樣也許也不錯,可是誰的人生不想做點與眾不同的事情?
每當看到殘疾的原告因我們的抗辯少得了大量的賠償金,每當看到妻子為癱瘓在床的丈夫在法庭上苦苦哀求只換來我們一句對于該證據不予認可,每當……
夠了,真的夠了。
人活一世,但求問心無愧。
我們制作這份大數據報告的初衷是將交通事故及保險合同糾紛裁判觀點提煉整理,幫助不熟悉保險糾紛的同行快速上手,省去部分經驗積累的過程。
同時,我們也是為了與自身的代理經驗進行印證,不斷總結、提高,在專業化的道路上再前進一步。
技術只是輔助,思維才是核心,分享才是進步的源泉。
我們相信,若敬虔做事,自有光輝。
我們相信,技術驅動法律,專注成就卓越。
我們相信,我們唯一的不同,就是與眾不同。
我們相信,明日世界的律師會不同,我們,也會不同。
摘自:公號“A6工作室”
寫在最后:本公號曾經刊登過群友郭基玉律師一篇文章《保險業律師的七大悲哀》,引起過無數保險律師的共鳴。請點擊“閱讀原文”重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