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Preface
農村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因其與城市商品房在性質上的巨大差別,在離婚、繼承等情況下的確權和分割,將涉及對家庭共同財產、夫妻離婚協議、遺囑處分和贈與等多種情況的認定,還要綜合考量宅基地使用證、建房用地審批等文件上核定的人員,以及房屋新建、翻建、改擴建等情況。通過本案裁判和釋法,展現法官綜合考慮的思路步驟。
王父與赫某系夫妻,生育三子,即長子王大、次子王二、三子王三,王父于2014年6月去世。王大與王妻原系夫妻,生育一女王女,2006年9月19日協議離婚,王大后與李某結婚,婚后無子女。王大于2016年2月22日去世。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某號院,系王父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新批取得,王父、赫某夫婦在此院新建北房3間,提供給王大、王妻結婚后居住使用。1992年,由王大作為申請人,家庭成員含王妻、王女,申請將北房3間翻建為北房4間,新建東房2間。后實際由王大、王妻將北房3間翻建為北房4間(每間14-15平方米)、新建東房2間(每間12平方米)、新建西房2間(每間12平方米)。現該院落由李某居住,其中北房東數第一間、第四間由其居住,北房東數第二、第三間作客廳,東房作廚房,西房作儲物間。2006年9月19日,王大與王妻協議離婚,簽訂《離婚協議書》,內容為:1、雙方自愿離婚;2、女兒王女,離婚后由男方撫養;3、財產歸男方,王女享有繼承權,財產包括現有住房8間,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區某號院;4、雙方無任何債務。庭審中,王妻作為王女一方申請的證人出庭作證,其作證稱離婚時考慮嫁到該村,王大系該村人,不可能離開,故約定某號院內房產全由王大居住使用,百年之后房產歸王女,因文化有限,故表達的是房產歸王大,王女具有繼承權。李某不認可王妻的證人證言,主張王妻當時另有購買的房屋一套,故約定了某號院內房產全歸王大所有。庭審中李某主張王大生前留有遺囑,并提交2014年10月13日代書《遺囑》一份、談話記錄一份及當天王大的照片,《遺囑》內容為:立遺囑人王大,我現在身體健康,大腦思維正常、清晰,能正確回答問題,沒有任何疾病,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特請施某等為我代寫遺囑,并作為遺囑的見證人。北京市海淀區某號宅院中的房產及所有的地上物均屬我個人的財產。該宅院中有北房四間,東、西房各二間,房產一共有八間。為防止在我百年之后親屬之間為繼承遺產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我特立遺囑內容如下:1、在我百年之后,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區某號宅院中的房產及所有的地上物均歸我愛人李某所有和居住使用;2、在我百年之后,凡在我名下的存款及各項應得的收入均歸我愛人李某所有,與他人無關。特立此遺囑,以上遺囑內容完全是我本人的意愿。立遺囑人處有王大簽字及手印。代書人、見證人均簽字。立遺囑時間2014年10月13日。王女表示遺囑及談話記錄真實性無法確認,對遺囑內容不認可,主張《離婚協議書》中約定房產8間其有繼承權,系王大與王妻雙方的約定,王大不可隨意改變。庭審中,李某申請代書人及見證人出庭作證,二人出庭陳述了遺囑出具的相關情況。另經本院詢問,赫某主張如某號院含其利益,其在本案中不主張己方權利,自愿贈與王女;王二、王三均主張本案中不主張己方權益,自愿贈與赫某,赫某如何處理其無異議。
本案焦點問題為,原告王女依據王大與王妻的離婚協議書中“其對房產8間具有繼承權”,要求涉案房屋全部歸其所有;被告李某則依據王大生前代書遺囑,要求涉案房屋全部歸其所有。本案雙方當事人對建房情況無異議,爭議焦點為王大與王妻《離婚協議書》中對上述房產的約定與王大遺囑內容相悖之處應如何處理。
某號院北房4間應屬于王父夫婦、王大與王妻共同所有,東房2間屬于王大、王妻共同所有,西房2間應由王大、王妻共同居住使用。王大與王妻協議離婚,約定財產歸男方,王女享有繼承權。離婚協議系夫妻雙方登記離婚時簽訂之協議,系二人共同商定,其中關于財產的約定并非單純的財產性約定,而是雙方解除身份關系時附有的一定條件,該約定系夫妻雙方對離婚與否、子女撫養、財產等事宜全面綜合考慮之結果。故王大與王妻上述約定中(含北房4間二人份額、東房2間、西房2間)應系房產在王大去世后留給王女之意,其中含王妻對己方份額處分之意。王父去世后在北房4間中其份額發生繼承,經本院詢問,其他繼承人自愿贈與王女,故上述北房4間中王父夫婦所占份額應歸王女、王大共同所有。王大再婚后留有遺囑,系以后來之遺囑改變了先前遺囑之內容,故其遺囑中處分己方權利的部分有效,涉及處分王女自王父夫婦處所得之部分及王妻在離婚協議時處分己方之部分無效。現鑒于房屋現狀、院落房屋居住使用維護情況及當事人各方對房屋擁有權利的情況,本院對房屋所有權、使用權分割一并予以判定,最終判決北房四間中東數第一間、第二間、東房二間歸李某所有、北房四間中西數第一間、第二間歸王女所有、西房二間歸王女居住使用、駁回王女其他訴訟請求。
本案訴訟標的為農村宅基地上建蓋的房屋,涉及家庭共同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夫妻離婚協議中對子女的贈與、遺囑處分等,需分層處理。對農村宅基地上所建房屋,現有規則為如經過了村鎮兩級審批,則可確定房屋的所有權;如無相關審批,則僅對房屋使用權進行確認和分割。如房屋進過了翻建,則原房屋的出資人及出力人仍享用一定的房屋權利。在認定房屋的出資出力人時,首要查看房屋建蓋審批表上列明的申請人、家庭成員;其次如他人主張權利,則需提交相關的證據。
本案中,原被告雙方對涉案院落來源及房屋建蓋情況無異議,重點為如何進行分割。北房4間經繼承、贈與、翻建后應屬于王大、王妻、王女共同所有。后王大與王妻協議離婚,約定王女享有繼承權,應系8間房屋在王大去世后歸王女所有之意,系王大與王妻共同意思表示,其中關于財產的約定并非單純的財產性約定,而是雙方解除身份關系時附有的一定條件,該約定系夫妻雙方對離婚與否、子女撫養、財產等事宜全面綜合考慮之結果,一般如簽訂時不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不可撤銷。
王大后再婚并留下遺囑一份,遺囑內容有悖于先前離婚協議對涉案房產的處分,系以后來之遺囑改變了先前遺囑之內容,故其遺囑中處分己方權利的部分有效,涉及處分他人之部分無效。故法院最終認定涉案房屋屬于王女、李某共同所有和共同居住使用。在考慮了房屋格局、現居住使用情況等后,最終進行了分割判定。
農村宅基地上房屋所有權的確認和分割,與商品房有較大差異,相對較為復雜,涉及人數較多。除了宅基地使用權人之外,還有他人可能對房屋基于出資出力、繼承、婚姻關系、贈與等享有相關的權利,故確定權利人時需注意避免遺漏必要當事人。另離婚時對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進行約定及作出贈與子女的約定,一般不得撤銷。當事人在立遺囑處分己方財產時,應注意不得處分非己方的財產侵害他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