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現代醫學的觀點來說,一個人是否健康,要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來衡量。那種不生病就是健康的觀念已被修正。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疾,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機能和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如下:
1.智力正常。以智力測驗角度來衡量,智商在60以下屬智力低下,也即心理不健康。智力主要由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組成,且保持相對平衡。
2.情緒健康。即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樂觀,富有幽默感。喜怒無常、愁眉苦臉、灰心絕望,屬心理不健康。
3.意志健康。行動的自覺性和果斷性強,意志堅強,受挫折不灰心,身處逆境不絕望。盲目、優柔寡斷、草率決定、意志薄弱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4.思想與行動統一。行為有條不紊,辦事按部就班,反應適度。心理不健康者行為常矛盾,做事有頭無尾,注意力不集中。
5.人際關系和諧。能與人正常友好地交往,和睦相處,融洽共事。
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同等重要,兩者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相輔相成。心理不健康會造成生理不健康,生理不健康也會造成心理不健康,只有兩者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