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三天讀懂中國文化》,中國法制出版社
中國古代皇帝的后妃除了被稱為“三宮六院”之外,也經常被后世人統稱為“七十二妃”。這種稱謂在后世人的心中形成了一種不良的印象:以為皇帝只有七十二個妃子。皇帝的妃子果真只有七十二個嗎?
事實上,皇帝后宮妃子的數目何止七十二個呢。就拿戰國時期來說,僅執掌一個小國的諸侯,其妻妾就成群了。《管子·小匡》中記載到:“九妃六嬪,陳妾數千。”還有周王朝的后妃制度也顯示出其后妃甚眾。《禮·昏儀》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所以說,七十二妃只是代指的數目而已,皇帝的妃子是非常多的。由于周王朝的禮制發達,秦漢兩個皇朝都繼續采用,建立并完善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后妃制。其后妃制度的重點是皇帝是眾后妃的中心,皇帝之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正妻被稱為皇后,其余的妃子受皇后掌管。
秦朝統治的時間太短了,并且秦始皇不愛女色,因此無從實行完備的后妃體制及其等級劃分。直到漢代,才改變了這種狀況。漢代的后妃等級分為八品:即皇后為一品;夫人二品;美人三品;良人四品;按照這種次序排列,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分別為五、六、七、八品。從漢武帝、漢元帝開始,后宮嬪妃數目不斷增多,多達三千嬪妃,于是又擴至十四個等級,即昭儀、婕妤、娥、容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無涓。不過,到了東漢,帝國已經逐漸走向沒落,后宮也受到影響,嬪妃數目大不如前,于是又化繁為簡,六宮僅有皇后、貴人之稱,其下也只是設美人、宮人、采女三等。
趣味鏈接:三國魏晉時期的后妃制
三國魏晉時期,魏太祖曹操的妃子的數目也不可小窺。他的后宮里,王后以下設立妃子五等:如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從這以后魏朝皇帝的妃子數目一直遞增,文帝后宮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到了明帝時期,也增設淑妃、昭華、修儀(除去了順成)三等。然后,魏朝被司馬懿滅亡建立晉朝,晉也參照并沿用了漢魏之制在皇后下設貴嬪、夫人、貴人為三等夫人;又設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還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嬪以下。
三天讀懂中國文化:當當網 卓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