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苛刻的婆婆,啥辦?
牛頓的蘋果
結婚僅一年多,張女士就害怕回家。
“不喜歡回家吃飯,甚至不想住在這個家里。”張女士說。婆婆對自己要求太嚴格。讓她感到不自在。婆婆連她夫妻的房間也要檢查,看看是否衛生整潔。吃飯時大家口味不同,婆婆則認為她挑剔。再后來,親戚和老公都站在婆婆一邊,對她不理解,疏遠了她,讓她感到孤立。
于是,張女士只要一生氣就不回家吃飯,一個人在外面解決;如今,她有時候晚上也不住在家里了。這樣的日子讓她很難過,她不知道該不該繼續下去。
看過張女士的講述,很同情。也可以看出,她其實并不想真的離開這個家,她對自己的這種做法也感到很難過。實際上,她這樣做的時候,婆婆的心里肯定也在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她不愿意回家了?只要雙方都能夠這樣反省自己,然后在她回家的時候,找到適當的機會,婆媳之間可以溝通一下,達到互相理解。
她們之間的矛盾是由于婆媳關系沒有理順引起的,進而引發夫妻矛盾,影響到夫妻感情和家庭穩定。
對于她的苦惱,我想是不是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能否與婆婆分開居住。張女士與丈夫結婚后仍然與婆婆居住在一起,張女士的不快,就是因為婆婆干涉過多引起的。婆婆與媳婦相處歷來就是老大難,二者原本素不相識,在家庭背景、人文環境、性格生活諸多方面都難免會有差異。二者現在共處一屋,必然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一方不寬容理解,矛盾很易發生的。可以看出,她們之間的矛盾皆因為婆婆與她們夫妻住在一起關系協調不好引起的。如果能夠分開居住,眼不見為凈,婆婆就是想干涉也不會這么方便了,矛盾自然就少了不少。
第二,她應該多與老公溝通,贏得老公支持便成功了一半。如果實在不能與婆婆分居,就可以試圖與老公溝通,讓老公多做婆婆的工作,或許更能夠獲得婆婆的理解。畢竟母子連心,兒子說的話母親容易接受,同樣的要求媳婦說出來就不是那么順耳了。在與老公溝通的時候,也要注意聽取老公的意見,最終達到和老公取得共識,然后再讓老公去做婆婆的工作。
第三,她可以盡量多地配合婆婆。要達到和諧,總有一方得付出犧牲。不管婆婆說了什么,只要她沒有惡意,都可以口頭上答應得非常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予以配合,盡量少地頂嘴,多多地忍耐。一般情況下,既然成了一家人,婆婆應該是不會有惡意的,出發點還是為了這個家好。
第四,不要急于逃離,這只會加速矛盾激化。張女士經常不回家吃飯,有時晚上也不回家住,這是回避矛盾的做法。這樣做,矛盾依然在,而且沒有得到機會化解,這也就是張女士感到難過的地方。長期這樣下去不僅會激化婆媳矛盾,也會激化夫妻矛盾,于事無補。她與婆婆才相處一年多,正處于需要契合的時機,只要多忍耐,假以時日,相信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雙方也會逐漸習慣。
只要不是原則的矛盾,我們都可以學會寬容。只有你寬容對方,才能贏得對方的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