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紛爭,漢室宗親劉備在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干文臣武將的輔佐下,經過連年奮戰,最終在三國之中得以立足,建立了三國之一的蜀國。然而天不佑蜀國,一場夷陵之戰徹底摧毀了劉備的雄心壯志,托孤白帝城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劉禪。雖然劉備在死前曾托孤諸葛亮,讓他盡力輔佐劉禪,并囑咐如果劉禪實在扶不起,那就取而代之,自己擔任蜀漢的一把手,但是諸葛亮念及劉備托孤之重任,不忍心辜負劉備的一番重托,盡力輔佐劉禪,對蜀漢也是鞠躬盡瘁,最后病死于五丈原。
諸葛亮與劉禪
諸葛亮死后,劉禪徹底掌權,不久就荒于政務,寵幸宦官,對朝廷正事不管不問,以至于多年之后魏國大將鄧艾兵臨城下,沒有遇到多少抵抗,劉禪就宣布投降,蜀國也因此滅亡。對于這件事,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諸葛亮活著的時候統帥大軍發動北伐戰爭使得魏國軍隊不敢輕易對抗蜀國,諸葛亮死后沒多少年蜀國就在昏君的統治下滅亡了,歸根結底蜀國就是亡于昏君劉禪的手上,換言之,如果諸葛亮在劉備死后按照劉備所說的自己獨攬大權,廢掉劉禪,蜀國也許就不那么快滅亡了,甚至說統一三國都還是有可能的。那么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對于這個問題,在大多數網友看來,即使諸葛亮成了了蜀漢的一把手,廢掉劉禪,也不能統一三國,主要理由有以下幾點。
諸葛亮
一、蜀漢在三國之中最為弱小,夷陵之戰后,蜀國元氣大傷,根本無法和曹魏以及孫吳抗衡。為何曹魏屢次戰敗,卻能在短時間恢復國力,而蜀漢一旦落敗,就會元氣大傷,這和曹魏的屯田制度有很大關系,屯田制度保證了曹魏的農業發展,因此雖有大的損失,卻能在短時間恢復,因此要想在短時間消滅其他兩國,蜀國在國力上難以支撐,最終也只能被其他兩國消滅。
諸葛亮與劉禪
二、諸葛亮的軍事才華其實并不突出,事實上,諸葛亮的軍事才華并沒有《三國演義》中演繹的那么傳奇,甚至可以說被《三國演義》神化了,在歷史上赤壁之戰的主角是周瑜,取西川靠的是龐統,取漢中靠的是法正,這幾次勝利的主角完全沒有諸葛亮的身影,因此諸葛亮雖然有謀略,但行軍打仗并不是他的長處,諸葛亮擅長的是治理后方,就像劉邦身邊的蕭何一樣。
諸葛亮
三、諸葛亮的性格缺點。諸葛亮一向謹小慎微,要知道在戰場上戰機轉瞬即逝,把握合適的戰機才是取勝之道,然而諸葛亮太過謹小慎微,不敢貿然進兵,如果當初采取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那么勝負就難定了,從這一點來說,諸葛亮的性格缺點也注定了他不能北伐成功。
諸葛亮
四、諸葛亮如果廢掉劉禪,獨掌蜀國大權,勢必會激起蜀國內部劉氏宗族的反對,情況嚴重點更會造成蜀國的分裂。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李嚴(曾經與諸葛亮一道,都是劉備托孤大臣)負責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諸葛亮知道真相后,直接湊請皇帝劉禪將李嚴貶為平民,李嚴雖然離開朝堂,但李嚴背后所代表的勢力卻依然存在于蜀國內部,繼續與諸葛亮勢力貌合神離,因此如果諸葛亮取代劉禪,蜀國內部分裂定是必然,更別提統一三國了。

諸葛亮
綜上所述,如果諸葛亮真的將劉禪取而代之,也未必能統一三國,亂世之中靠實力說話,蜀國的力量遠遠達不到統一天下的目標,更何況諸葛亮并沒有算無遺策,百戰百勝的本領,統一三國,恢復漢室只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口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