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歷史
文/小冷
清朝末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高高在上的清朝統治者終于清醒了,終于認識到自己的大清朝并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了,但是,無論割地賠款也好,還是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的爆發也好,都沒有導致慈禧等清朝統治者的清醒。
慈禧畫像
慈禧等人依然頑固不靈,食古不化,不希望變革,洋務運動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自稱排名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卻被日本水軍打的落花流水。清政府無奈與小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要知道在唐朝時期,日本人可是很崇拜唐朝的文化,政治制度的,唐朝的國力在亞洲可是首屈一指的。到了晚晴,小小的日本怎么就跑到了清朝的前面,比清朝的國力還強大呢?
按照日本國內的一些思想家,作者的說法:日本的崛起并成為亞洲一霸完全是因為中國的一件寶貝。這件寶貝就是我們在歷史課本上了解到的魏源寫就的《海國圖志》。
林則徐畫像
眾所周知,林則徐和魏源是好朋友,林則徐是晚清時期堅持禁止鴉片的憂國憂民的臣子,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并有效的禁止鴉片,林則徐讓人翻譯了英國人寫就的《世界地理大全》,中文版名字為《四洲志》。
但是,迫于洋人的壓力,清政府將林則徐革職查辦了,林則徐被發配的前一天,林則徐找到了他的好朋友,希望魏源可以將未編纂完成的《四洲志》完稿。
魏源沒有讓林則徐失望,在《四洲志》的基礎上,魏源寫成了《海國圖志》,就是這樣一本包含世界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以及歐洲主要國家的歷史變革、政治文明變革的圖文并茂的書,卻遭到了清朝頑固派的阻撓。
魏源畫像
《海國圖志》一書在清朝不但沒有銷量,并且朝中的頑固大臣還恐嚇魏源,說要將《海國圖志》給焚燒了,還要像秦始皇那樣坑殺看這本書的書生。于是,《海國圖志》一書在中國成了禁書。
機緣巧合之下,幾本《海國圖志》隨著中國的商船來到了日本,一開始這幾本書僅僅在日本貴族之間傳播,后來,所有的日本人都像著了魔似的,都被《海國圖志》這本書給吸引住了,一時“洛陽紙貴。”
由于日本國內《海國圖志》數量比較少,很多日本人就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中國,只是為了帶回幾本正版的《海國圖志》,后來,日本官方翻譯了并出版了日文版的《海國圖志》,之后,日本全國上下都爭先恐后的觀看《海國圖志》。
因為《海國圖志》這本書太有意思了,成為了日本人了解世界,學習西方列強先進的文明的政治制度的一個窗口。后來在明治維新中發揮巨大作用的日本人都是《海國圖志》的書迷。
對比日本、清政府兩國對待《海國圖志》的態度,也不難理解日本崛起并稱霸亞洲,清政府到處被西方列強欺負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