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的下半生基本上都是凄慘的,比如說南唐后主李煜、北宋徽、欽二宗、明朝崇禎帝等,無一例外都國破家亡,自己死后家中女性還遭受欺辱。能在亡國后還頤養(yǎng)天年的皇帝估計就那么幾個,其中末代皇帝溥儀算是下場最好的一個。
為了逼迫溥儀退位,當(dāng)初給出的待遇十分優(yōu)厚,不僅給予外國君主的待遇,每年還有400萬白銀補貼,要知道當(dāng)時的清政府一年財政收入才8000萬,直接給了二十分之一給溥儀,不僅如此,溥儀依然還能住在紫禁城,使喚著那些宮女太監(jiān)。
民國政府為何這么優(yōu)待一個亡國君,主要還是看中了溥儀的影響力,雖說已經(jīng)退位了,但如果讓溥儀振臂一呼,相信還是有大把的追隨者,所以民國政府就用錢來圈養(yǎng)住溥儀。宮里的太監(jiān)宮女同樣過得瀟灑,該玩玩,該鬧鬧,還能拿到以前同樣的薪資,過得比亡國前還要滋潤,誰也舍不得離開。
1928年,民國政府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它們完全忽視了溥儀的影響力,瘦死的駱駝再怎么都比馬要大,于是日本人開心了,立馬將溥儀接到東北,美名其曰助其復(fù)國,實則是為了穩(wěn)固東北的統(tǒng)治。
日本人看中了溥儀的影響力還舍不得花錢,并沒有給予溥儀皇宮里的生活,所謂的皇宮也就是一個四合院,那些曾經(jīng)的宮女太監(jiān)也不可能再活的滋潤,或許手頭有些錢的宮女能夠買來自由,但大部分都淪為了階下囚,基本上都被販賣,或者淪為奴仆,沒日沒夜的慘遭凌辱,流落街頭,餓死街頭都是一種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