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諾曼底”大家應(yīng)該不陌生,它是二戰(zhàn)的轉(zhuǎn)折點。在如今的法國有兩個大區(qū),上諾曼底大區(qū)與下諾曼底大區(qū),在法國的近海有個群島,法國人總會親切的稱呼為“諾曼底群島”。

然而,如此好聽的名字英國人是不買帳的,堅持稱之為“海峽群島”,因為它如今是屬于英國的國土,怎么可能讓自己的國土保留法語名字。
這事是法國人心頭的痛,海峽群島距離法國只有22公里,而距英國本土有130公里。1000年前家門口的這片群島還是法國的地盤,離得如此之近,卻在歷史上找包成嫁妝給了英國,想想就后悔。那么這又是怎樣的一段歷史呢?
1000年前,當時海峽群島屬于法國,本來和英國沒一毛錢的關(guān)系。但到了公元1066年,司馬光開始編撰《資治通鑒》這一年,法國諾曼底公國的公爵威廉成為英國國王。

英國的國王愛德華死后無子,由哈羅德二世繼位。威廉卻說愛德華死前承諾把英國王位給我,趕緊讓哈羅德滾蛋。英國當然不答應(yīng),威廉就糾集各路大佬越海殺向倫敦。10月,英法在黑斯廷斯大戰(zhàn),哈羅德戰(zhàn)死,法軍攻下倫敦。贏者通吃,威廉成了英國國王,史稱征服者威廉一世。法國統(tǒng)治英國的這段歷史,被稱為諾曼王朝。
諾曼王朝統(tǒng)治英國,原來在法國諾曼底公國的地盤,包括海峽群島,自然就成了英國的嫁妝。諾曼王朝衰落,在法國大陸的地盤慢慢都丟掉了,可海峽群島卻由于一些原因,一直跟著英國,直到現(xiàn)在。
如果有法國人質(zhì)疑英國對海峽群島的統(tǒng)治,英國人會懟一句:你給女兒準備嫁妝,你女兒離婚了,難道你還會找前親家要回嫁妝嗎?

從地緣角度看,英國是絕對不可能放棄海峽群島,實在太重要了。
英吉利海峽(法國稱拉芒什海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峽之一,是中歐、北歐(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出入美洲、非洲、亞洲最重要的黃金水道。
每天都有大量船只經(jīng)過英吉利海峽,英吉利海峽呈喇叭狀,東頭小,西頭大,而海峽群島正好處在西頭快要連接大西洋的地方,戰(zhàn)略地位不言而喻。
海峽群島在英國的地位,有點類似直布羅陀。英國不傻,控制了海峽群島,就等于控制了英吉利海峽,進而就能扼住比利時、荷蘭、德國、北歐四國、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俄羅斯的海上咽喉……

對于海峽群島被英國搜刮走,法國一直耿耿于懷,但現(xiàn)實改變不了。要怪,就怪1000年前那個吃飽了撐的沒事干的諾曼底公爵吧。
海峽群島有著溫暖宜人的海洋性氣候,風(fēng)景優(yōu)美,草木茂盛,以養(yǎng)牛和輸出水果、花卉、番茄、馬鈴薯聞名,在這個十一長假中,海峽群島不失為一個游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