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解明月
三國歷史的最終走向是歸于司馬家。司馬懿本是曹操的謀臣,坐看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爭天下。到了最后關頭,蜀國和吳國氣數已盡,他才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對曹魏政權下手了。經過司馬懿的謀劃,雖然他自身沒有建立政權,但是他的后代司馬炎建立了晉朝。晉朝是我國的大一統王朝,但是晉朝并沒有留下正史用以記載自己,這在歷代王朝中顯得格格不入。
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因為皇權不穩固,對各地的掌控力度不夠。晉朝之所以能夠建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門閥士族。建國之初,門閥士族確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后來國家穩定之后,門閥士族的勢力并沒有多大削減。地方的勢力大了,就代表著中央的權力弱,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度變弱,很容易滋生亂象。
再者,為了保證血統,晉朝的皇室對血緣關系的把控是極為嚴格的。今天的我們知道,這種操作相當于近親結婚,會對后代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所以,晉朝的皇帝很多都是受到近親結婚的影響,身體有些毛病,甚至有一兩個傻子一樣的皇帝。因此,地方勢力過大,中央權利薄弱,國家哪有時間修史。
第二,晉朝大一統的時間太短了。雖說從晉朝到下一個大一統的隋朝,期間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但是晉朝真正大一統的時間非常短暫,只有短短五十年而已。并且期間,晉朝還長時間處于異族入侵的狀態,五胡亂話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雖然說三國時期是極其混亂的時代,但并沒有發生過異族入侵的情況。這是因為東吳和川蜀對異族的防范很到位。諸葛亮評定南蠻叛亂,不就是抵御異族嗎?
第三,晉朝之后是亂世。不僅晉朝處于亂世之中,甚至就連晉代之后的中華還是處于極端混亂的情況。晉朝之后,不提南北朝,隋朝是大一統王朝,但是隋朝也是個短命的王朝。國家百廢待興,隋朝還忙著整治中原亂象,建立科舉制度,根本顧不上。后來楊廣繼位,是個十足的暴君,想著修建大運河,也沒時間。后來隋朝滅亡,唐朝建立,唐朝有實力,有時間為晉朝修史,但畢竟已經過了那么多年,好多事都已經忘記了。這時候再修正史,不也是相當于野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