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日,小編為您拂去歷史的塵埃,領略歷史的恢弘。
注:本文素材選自于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一書中的第一章第三節“慈禧太后的決定”一文之中!
其實嚴格說起來,溥儀和光緒應該沒有見過面,因為溥儀進宮的時候,光緒已經歸天了,而且在之前,小溥儀也一直生活在醇王府里,與光緒見面的機會應該也比較的罕見,但是這并不妨礙溥儀將光緒寫入了自己的這本書之中,因為溥儀從小生活在宮中,對于光緒的聽聞還是比較的多一些的,這也是很正常的一個事,因為那時光緒畢竟剛剛走了沒有多少年嘛。
而提起光緒這位皇上,我們總是會感覺有一層悲情的情緒在里面,其實嚴格說起來,光緒這個皇上并不是不想做事的皇上,也不是不想振興大清的皇上,只是他遇到了慈禧,遇到了很多自己不能左右的事,也遇到了大清最后的歲月,以他一己之力,根本就不可能阻止這艘大船沉沒的命運,而當年的變法就是光緒雄心的最好的一個體現,他將希望放在了變法之上,希望通過一次大的變法將大清的國運重新的扭轉過來,使大清重新的發出自己的光輝,從而屹立與世界的東方。
只是現實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將他的這種想法打敗了,這對于光緒來說,無疑是殘酷的,而光緒最后的結局我們也知道了,落得一個年輕輕就駕崩的結局,而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光緒的死與慈禧的關系是非常的大的,因為慈禧那個時候,感覺自己也已經天不假年了,而怕光緒在她死后重新的起來,而為了這個目的,慈禧用手段結果了光緒的生命。
但是,關于光緒的離世,在溥儀的回憶錄之中,卻是有著另外的一種說法,在《我的前半生》之中,溥儀對于光緒的死是這樣的介紹的,當時的光緒只是一般的感冒而已,但是后來在進了一副藥之后,病就突然性的開始加重,而后來經查這副藥是當時的北洋新軍的頭號人物袁世凱送進來的,所以當時的傳言其實是袁世凱害死了光緒,而袁世凱之所以這樣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袁世凱與慶王奕劻之間的關系非常的密切,而他們之間其實是想讓慶王或者他的后代做皇上的,所以在慈禧死后,光緒就成為了他們的絆腳石,所以必將其除之而后快。
當然了,溥儀其實聽到的也是一種傳聞罷了,而對于其真實性還是有待于商榷的,如果真的是這么的肯定的話,光緒之死,也就不會成為歷史的一個謎團了!而如果我們看后來的歷史進程的話,感覺當年就算是袁世凱確實是要把光緒致于死地的那個人,慶王或者慶王的后代也不一定能成為皇上,因為慈禧在臨終之時,早就已經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那就是讓年幼的溥儀馬上進宮,在光緒之后,成為大清新的皇上,而且輔政大臣們也已經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