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狄天使
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崛起的西夏國進攻保安軍。
雙方交戰,保安軍節節敗退。
近年與西夏軍屢戰屢敗,宋軍將士已然有了畏敵心理,戰況甚為不妙。
突然,驀地里殺出一支奇軍,大旗飄揚上寫個“狄”字。
為首一將,披頭散發,戴著一個面目猙獰的銅面具,大聲喊殺,率先沖向西夏軍。他左沖右突,勇不可擋,西夏軍無不擋者披靡。

宋軍士氣大振,殺聲震天,一鼓作氣把夏軍打得只有招架之功。
夏軍元帥李元昊遠遠望見,下令解圍撤退。
這一戰夏軍被打退,被這銅面具將軍的勇猛嚇得心驚膽戰,說這銅面將軍會吸人的靈魂,叫他“狄天使”。
他便是狄青,時任延州指使,奉命馳援保安軍。苦戰之下,取得勝利。狄青從此威名大揚,跳級提拔。
次年又戰安遠寨,狄青重傷之下,聽到西夏軍又來進犯,立即飛身而起,提刀跨馬當先沖出。部下無不感動,奮勇爭先,再次擊敗夏軍。狄青已成為宋軍中流砥柱。
只是當時宋軍的高級將領低能,與西夏的幾次大戰,都以失敗告終。雖然有狄青這樣的軍官英勇善戰,大形勢之下,宋軍吃的敗仗仍舊很多。
于是宋軍換帥,以文官范仲淹、韓琦、尹洙等為主帥對付西夏。這幾位對狄青非常欣賞,認定他是將帥之才。范仲淹還送給狄青一本《左氏春秋》,鼓勵他讀書,說道:“作為一名將軍,不懂古今,那就是匹夫之勇。”狄青大為感動,折節讀書,終成為一名深有韜略的勇將。
之后與西夏幾年的交戰,狄青前后二十五戰,攻破金湯城,修筑招安寨,扼守戰略要地,殺敵立功,受到宋廷重用。
到西夏李元昊向宋稱臣和談,狄青已升任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步入宋軍高級指揮官行列。

02
昆侖關
狄青行伍出身,因犯事臉上被刺字,于宋軍中服役。他天生是打戰的料,武藝高超,射術精湛,被選入禁軍。
宋夏戰爭爆發,前往西北前線殺敵,開始了輝煌的軍旅生涯。
皇祐年間,廣西蠻族儂智高叛亂,號稱南天國,連勝官軍,震動嶺南。
狄青請纓:“我是當兵出身,除了打戰,沒有其他報效國家的方式。讓我帶上精兵強將,斬了儂智高的腦袋獻給皇上!”
仁宗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平叛總司令。
狄青下令,在他到達廣西前,宋軍嚴守陣營,嚴禁擅自出戰。
但前線將軍陳曙等貪功,發兵與叛軍交戰于昆侖關下,被儂智高打得大敗。
宋軍連敗,士氣相當低迷。狄青到達前線,立即召開高級軍官會議,并將陳曙等三十多人拿下。
說道:“命令得不到有效的執行。這戰還怎么打?”當場將這些人推出去斬首。
狄青的鐵腕,令屬下心驚凜然,再也不敢有違命之舉。
由于南方軍隊多信鬼神,連戰連敗下,宋軍多有畏敵。
狄青便召開誓師大會,大聲祈禱:“皇天后土當保佑我軍這次平叛勝利!”他取出一百枚制錢說:“如讓我軍取勝,請神靈讓這些錢全部字面朝上!”將錢往地上一撒,將士們盯睛一看,全部是字面朝上!全軍歡聲雷動,老天爺站在我們這邊!狄青命令親兵拿來釘子,將制錢全部釘在地上。
蓋上青布:“等我得勝回朝再來收拾這些錢!”狄青令大軍原地休整。
敵軍間諜偵察以為宋軍不會出擊,放松警惕。
狄青突然撥寨潛行,一夜之間越過昆侖關,在一馬平川的歸仁輔布下陣。叛軍失去昆侖關這天險地利,前來爭鋒,雙方大戰。
宋前軍不利,狄青登高看得明白,對方基本都是步兵。立即派出精騎兵,從左右兩翼包抄猛攻。

打得叛軍四處潰散,追奔逐北五十里,把叛軍有生力量消滅干凈。一路打到叛軍老巢邕州,一舉蕩平叛亂。儂智高單騎逃跑,流亡到大理去了。
狄青把老弱病殘的俘虜全部釋放,將叛軍高官的首級掛在城頭示眾,又將斬殺的敵軍腦袋堆積成山,建成“京觀”。
恩威并施,蠻族從此服服帖帖。
狄青獲勝,回去取來制錢。原來是兩面都是字的特制錢。大家這才明明狄將軍“假癡不癲”的高明,那種靜不露機的沉穩,真有泰山崩于前色不變的大將本色。將士欽佩五體投地。
大戰告捷,狄青被提拔,任樞密使,二品大員。這看上去風光無限的位置,卻成為后來置他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狄青巧記激士的典故,后來被收入《三十六計》,作為二十七記“假癡不癲”的注腳戰例。
03
面涅將軍
歷史上的名將都有一個響亮的名號,比如:李廣“飛將軍”、楊業“楊無敵”、狄青“面涅將軍”......
面涅的意思就是帶著面具,歷史上有兩位面涅的將領。一是南北朝的蘭陵王,因為長得太帥,戰場上怕被輕視。二就是狄青,雖然也是宋朝數一數二的大帥哥,但是臉上有刺字,迫不得已才戴上的。狄青是賊配軍出身,按宋朝規矩,臉上要刺行軍烙印。
在舊版小說《楊家府演義》和傳統平話故事里,狄青被黑化成反派,塑造成奸臣,“面涅將軍”成了一種侮辱性的稱號。
其實狄青是一位品行謙讓的武將,不居功,不貪名。

一天,仁宗見狄青臉上的刺字,覺得不好看且有損身份,勸他將疤痕祛除。狄青說:“臣不敢忘本。能有今天,是這刺字激勵和提醒自己。這刺字也可以鼓勵和我一樣的士兵,為國盡忠。”
有人勸狄青認唐朝狄仁杰為祖上,以示自己的身份高貴,狄青婉拒:“狄閣老這樣的能人,我豈敢高攀。”
平定儂智高時,亂尸中有一人,身穿黃袍,眾人“斷定”此人是儂智高,建議狄青上報朝廷邀功領賞。
狄青嗤之以鼻:冒功領賞,此乃小人之為,爾等如若再提,軍法處置。
題外話:如此一位治軍能手,軍功卓越,威望極高的武將,怎能不讓人眼紅,猜忌,排擠。
宋朝有個笑話說:一個姓湯的武將學文雅,每每自稱與人有“一面之交”,被文官取個綽號“湯一面”,后來湯將軍戰沙場,中箭而死,又被文官取號“湯一箭”。譏諷嘲笑之極。
即使是關愛狄青的老上級韓琦態度也一樣。此時的韓琦是文官二把手,狄青是武官二把手。
可是宋朝的文臣有個“優良傳統”:文臣無所不能,武將一無是處。所以韓琦從骨子里還是瞧不起狄青。
一天,有些過于得意的狄青在酒宴上,問韓琦:“我立下如此戰功,地位與你平起平坐,現在也算得上是好男兒了吧?”
韓琦不屑,回答道:“什么叫好男兒?東華門外唱名才是好男兒!”——中了進士在東華門上唱名這榮耀,才叫男子漢!
狄青悻悻道:“原來我和韓大人之間差個進士。”

04
青沙爛
宋仁宗嘗到了軍事勝利的甜頭,也為了平衡宋朝文貴武賤你的政治天平,開始扶持軍方勢力。逐漸把狄青往軍方第一人的位子上推。這在政治上無疑觸動了文臣集團的利益。
一天,文壇領袖歐陽修向皇帝上奏章:再三指出對武將弄權要防范于未然。特別點出,狄青深受士兵愛戴,并且近來狄大人家里經常有怪事發生,不得不防喲!
什么怪事呢?有人說狄青家的狗長角了,這恐怕是要變龍的節奏,另外狄家經常夜里有火光閃閃,記得五代時梁太祖朱全忠家里不也經常夜里有火光嗎?鄰居去救火,卻什么事也沒有!京城里兒歌有人唱:漢似胡兒胡似漢,改頭換面總一般。胡兒就是“狄”!這股暗流直指狄青。
這邊宰相文彥博也站了出來附和,借口流言和士兵的擁戴,請求仁宗免去狄青的樞密使,外放,做個地方官。
狄青得到消息,面圣仁宗說:歐陽修所言皆胡言,子虛烏有,純屬誣陷。
氣不過的狄青又找到文彥博理論:我有何罪?為何這樣整我?文宰相一刀捅進狄青的心窩里:“沒有原因!就是不信任你!”狄青連退幾步,寒毛倒立,戎馬疆場的他感覺這皇宮比戰場還殘酷。
宋仁宗覺得狄青功勞甚高,又是當朝大英雄,頗不舍,就對文彥博說:狄青是個忠臣,不會有謀逆之心。
文彥博反駁道:“太祖亦是后周忠臣。”一句話懟的宋仁宗差點噎死。
最后搖擺不定的宋仁宗決定:狄青外調陳州。
狄將軍感到徹骨的冰冷,感嘆道:“陳州有一種梨子,叫青沙爛。我狄青這次是必“爛”。”
到了陳州,每隔三五天,朝廷就會派人前來“看望”狄青......
備受猜忌的狄青郁郁寡歡,第二年就病死了,死后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謚號“武襄”。
馳騁沙場的將軍,鐵骨錚錚的勇士,含恨而死!
從個人來看,狄青堪稱北宋最悲劇英雄。
從北宋來看,基本國策實施的“很好”。
注:宋朝基本國策:為了避免唐代末年以來繁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采取重文輕武的文官體制。
所以說,沒人害死狄青,他只是結局不夠悲壯,死的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