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商品還是藝術,這個問題早已爭論了好多年,直到現在也沒爭出個結論。但可以預料的是那些張口閉口離開不藝術的人,到了香港肯定會遭遇鄙夷。香港從一個彈丸之地的小漁村,發展到橫跨港九的東方好萊塢,靠的就是電影的商品化營銷,而他們的秘訣也只有兩個字--賣座!香港電影濃烈的親民性和娛樂性背后,最終的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票房。

對于香港電影來說,票房的成與敗是影人的安身立命根本,也是產業興衰榮辱的象征,沒有了票房就沒有了一切。民以食為天,電影以票房為天,這句話絕對是個真理。而繞到香港電影死沒死的問題上,還是那句話:“你有沒有的賣!”
當你望向港產電影票房排行榜的時候,你會發現和大陸動輒屢創新高的票房相比,港產電影票房前10名的位置,已經很多年沒有大的變動了,當你再仔細觀察的時候會發現,如今的香港電影除了一個周星馳,早已賣不出其他東西了。
下面,小編首先帶你看看港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寒戰2》《功夫》《少林足球》《葉問3》《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紅番區》《美人魚》《無間道》《賭神2》《長江7號》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雖是華語電影,但并非港產,所以不計算在內。

前10名中,周星馳獨占5席;成龍只占了2席,分別是《警察故事4》《紅番區》,說實話,這與他國際巨星的地位有點不相符,而且這兩部電影,一部是95年,一部是96年,距今都已經二十幾年了。彼時,周星馳賣的是無厘頭,而成龍賣的是不要命,當成龍漸漸老去,高票房還會有嗎?

如今香港電影早就是一潭死水,除了周星馳之外,幾乎沒有什么能引起票房波動的影人了。成龍不行,周潤發、梁朝偉、梁家輝、劉德華等等都不行。再把范圍放大點兒,港片票房排行榜前25名中 ,有一半都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產物,21世紀之后,除了周星馳外,鮮有佳作。

或許有的讀者說,香港人口就那么多,市場小,票房難有突破也是正?,F象。但是如果看了好萊塢電影在香港攻城略地、屢創新高的態勢之后,或許你就不會這么想了。
港片賣的最好的《寒戰2》6600萬港幣,與好萊塢大片《阿凡達》的1.78億票房相比,足足差了一個多億。

《寒戰2》在香港電影總票房排行中,排在了第19位,也就是說,前18名都是外國電影,17部好萊塢大片、1部韓國片(釜山行)。這說明什么,不是香港市場沒有潛力,是港產電影真的不行了。
回到周星馳,2000年后,他就早就開始與大陸深度合作,現在他的電影還算純港片嗎?我覺得說是大陸片倒還差不多。電影市場的興衰榮辱,是由很多原因構成的,自有其規律,只是希望大陸能接好這一棒,成為東方好萊塢,創作更多經典電影,以饗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