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我們都知道指的是中國的五個朝代,每個朝代都有著自己的國號,這是無可替代的。
中國第一個擁有自己國號的朝代是夏朝,之后的所有朝代都沿用了這一做法。
而國號是如何命名的呢?后世史學家統計了下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以封地來命名。
周朝、秦朝立國后,周朝天子一口氣封了四百余諸侯國出去,而商朝也留下八百余諸侯國,整個中原竟然有著一千兩百多個諸侯國(一個諸侯國相當于現在的一個縣)。
到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不斷地戰爭吞并,直到最后剩下了春秋五霸,這和戰國時期的戰國七雄異曲同工。
二、以封號來命名。
漢朝、隋朝、唐朝都是以開國皇帝的封號來命名的,漢高祖劉邦曾被項羽封為漢王;隋文帝楊堅世襲隨國公,后改國號為“隋”;唐高祖李淵出身于北周,年幼已經加封為唐國公,統一中原后以“唐”為國號。
三、以諧音來命名。
外族統治中原的兩個朝代都是以這種方式來命名國號,蒙語dayan諧音大元,象征著廣闊無敵,也有另一說是取自“大哉乾元”,清朝的“清”在滿族語言中的發音和“金”相同,而“金人”曾經和漢族有著深仇大恨,為了鞏固政權和拉攏漢人,避免以“金”來命名國號。
中國五千年歷史不光是只有著大一統的王朝,而之前提到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還有三國這些國家其實都屬于割據政權,它們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之位,往往都會沿用之前的朝代國號。比如夏朝,后世以“夏”命名國號的有西夏、胡夏、大夏、東夏,不得不說這樣的國號確實比較有氣勢。
還有周朝也是,南北朝有北周、唐朝武則天女帝的武周、五代十國也有個后周,就連明末時的吳三桂造反時也建立過吳周。
就連秦、漢、唐也不例外,割據政權們紛紛用在它們的國家上,比如西秦、后秦、前秦;東漢、西漢、玄漢、蜀漢等(漢的國號是用得最多的,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
宋朝之后的國號就是獨一無二了,因為元朝和清朝是外族統治中原,換做漢人統治的時候不可能再用外族的國號。而且距離現在也就短短的幾百年,自清朝滅亡之后就沒有出現過割據政權,所以沒有人用過元、明、清也算正常。
除了元、明、清之外,有一個國號也是獨一無二的,從未有人用過,那就是“商”。商朝是中國史上第二個朝代,時間夠久遠了吧?而且也是漢人的大一統王朝,那為什么后世沒人沿用這個國號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不是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因為在封建社會的階層————士農工商中,商人是屬于社會最底層的,完全沒有地位,如果后世有人沿用“商”的國號,恐怕國家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