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歷右理
湖南和江西是中國最接近的省份,所處緯度一致,自然稟賦相似,文化風俗也極為相近。
談起為什么湖南城市要比江西發達,很多江西人總是避重就輕的解釋:其實是南昌不如長沙造成的刻板印象,其它城市江西并不差,農村條件還要強于湖南。
事實果真如此嗎?
對比一下兩省各城市2018年的GDP,江西各城市的GDP明顯低于湖南各城市、




這究竟是為什么?為什么江西的城市就是沒有湖南那么容易聚集人口。
終究原因是湖南尊重城市自然發展的規律,而江西違背了自然的發展規律。
我們翻到明朝時期江西和湖南的行政區劃圖。對比一下現在兩省的經濟活躍地區。
湖南是京廣線沿線經濟最發達,江西是浙贛線沿線經濟最發達。我們可以看到湖南現在的城市選擇幾乎和古代沒差,由北向南,明朝時期岳州府(岳陽),長沙府(長沙),衡州府(衡陽),郴州(郴州),現在的地級市是,岳陽,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郴州。湖南多出的湘潭株洲,不但沒有阻礙到上級長沙,反而形成一體化增強了城市影響力。
再看一下江西由東向西,明朝時期,廣信府(上饒),撫州府(臨川),南昌府(南昌),臨江府(樟樹),袁州府(宜春)?,F在的地級市是,上饒,鷹潭,撫州,南昌,新余,宜春,萍鄉。江西數量多出了2個,臨江府治不再是地級市,因此位置也發生了改變。

湖南的城市,以前一個府,現在就是一個地級市,而且占據最好的區位,因此這個城市才得以完整,有著足夠多的資源去供養這個城市。即使是多出的城市(株洲湘潭),也由更高級別的城市(長沙)帶領,因此不會惡性競爭,這就是尊重著自然規律的發展。
江西的城市,以前一個府,現在可能兩三個地級市,各自不服氣,互相爭奪可憐有限的資源,而且區位差,怎么樣發展就是不聚人氣。
比如廣信府分出了上饒和鷹潭,本是一個地級市的地盤搞出兩個,各自惡性競爭如何做的大?在唐代新余、宜春、萍鄉本是一個袁州,現在一分為三,中心城市更是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