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5月11日上午,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精心籌備已久的“雨生百谷——方本幼中國畫展”在威海美術館隆重開幕。作為方本幼中國畫巡回展在滬、浙、魯三地展覽的最后一站,本次展覽由威海市文聯、威海市美協主辦,威海美術館承辦,歷時五天集中展出著名畫家方本幼近幾年潛心創作的山水畫力作百余幅。


這批作品,尺寸不一,涵量豐富,形式多樣,彰顯了畫家本人藝融南北、雄秀兼得的寫意風格圖式,有力體現了他在藝術上不斷精進、立足傳統山水筆墨而漸開自我新生面的學術創造性。觀其所繪,地域不分南北、水墨與重彩均有、巨幅大畫與精致小品兼備、在寫實、寫意與裝飾性之間完美結合、由自然水鄉之美經其創新性技法的嫻熟刻畫而漸次過渡到藝術美、寫象由心生發、畫注文雅之氣、畫出時代新型卓然精美的新氣象等審美特色,一經亮相,形成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得到觀眾的普遍好評。


方本幼,字鶴來,浙江紹興人,曾在中國美術學院刻苦攻讀中國畫專業數年,以優異成績畢業。長期以來,他學涉古今名家傳世范作,精通中國繪畫美學理論,廣收博取,在體式上盡心于融會貫通,一方面在墨彩運用和畫種嫁接上取得顯著成績,以水墨為主,發揮水暈墨彰的自然屬性,又通過借鑒水彩的透明疊加和水色交融效果以及油畫的色彩層次、冷暖對比和變化,別開其重彩山水畫新境。另一方面,方本幼深入把握中國畫寫意的內在規律,在寫生與創作的辯證關系之間實現有效打通和提升轉化,從而使其畫作能夠兼融南北,含文包質,既大氣而又精微地為祖國河山傳神寫照。

多年來,方本幼注重修養,積學養畫,帶著自己獨到的人文思考和藝術理念來從事其山水畫作。他曾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寫道:“中國繪畫的理論,是實證性的理論---事實上,你完全可以有什么體會就說什么,只要是你的真切的認知。越有個人獨特體驗的畫家,就越有可能獨樹一幟。”(方本幼撰文《談畫畫》”)正如其所述,作為擁有豐富個人獨特體驗的畫家,方本幼在他的家鄉紹興和家鄉之外的眾多風景名勝之地,開啟和進行著他的藝術之旅,書寫著他畫寫紹興水鄉、蔚成紹興文化名片的藝術佳話。

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實的古城,是一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生態旅游城市,自古及今為游客向往的游覽勝地,是典型的水鄉、橋鄉、黃酒之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名人輩出,彪炳史冊,江南水鄉,享譽世界。方本幼就是從這里走出來的一位杰出山水畫家。他,懷著濃烈的鄉情,深深地扎根于鄉土生活,接入地氣,用手中畫筆妙寫家鄉一帶獨具特點的水鄉之美。可以說,是家鄉的水鄉風景、古越文化成就了方本幼的山水藝術;方本幼也以他獨具高格的山水寫意藝術,來挖掘、反哺和弘揚家鄉紹興的古越文化和水鄉之美。由此,廣大觀者在展廳,能夠發現:方本幼因景生情,情隨筆轉,營造情景交融、溫雅沖和、靈秀曼妙的如詩畫境,特別注重描繪古橋纖道、雨落石板、烏篷戲臺、亭榭水閣、野山荷塘、晨曦晚霞等特色景觀,使一幅幅靈氣四溢的水鄉風景在其或大或小或縱或橫的畫面上精妙地展開,不論媒材還是技法,抑或意境,均顯出自家創造之手眼,獨具自我詠物詩的意蘊和清新自然的活力。這是方本幼山水畫藝術構成中主要的精彩的一塊。



不僅如此,一向注重造化為師的方本幼,還走出紹興,游歷祖國各地的名山大川,目識心記各處風光形勝的獨特之美,經他會心的巧妙的創造性筆墨轉換,而升華為一種寫意山水藝術美,可謂在紹興水鄉之外又構建了別樣的山水藝術世界,進而高度形象地詮釋著“江山如此多嬌”的美感所在。本次展出的《上海之晨》以及《拉卜楞寺》等畫就生動體現了這一點。


談到山水畫南北兼融問題,方本幼說:“我是浙江紹興這邊長大的,是南方人,但是我的性格有時候有點北方味道,這是受我家鄉情況的影響,還有我當兵經歷的影響。我感覺我其實很喜歡北方那種豪爽的味道,所以我在畫面當中,我選擇畫的是水鄉,后來在全國慢慢跑多了以后,我結合北方的那種雄強大氣,使我的畫風確實有相當大的變化。哪怕是水墨作品,其中也有不少表現那種高深大氣的題材,表現過程當中,南方那種秀麗是自然流露的,但是北方那種雄強大氣也是自然而然地結合進去,所以我感覺,好像在我這里,南北結合不是什么很困難的事情,它是自然而然的。”



由此可見,方本幼深層體會董其昌關于山水畫南北宗的論說,使其畫在題材對象和內在的美感意涵上都具備了南北兼融、雄秀兼得的美學特質。有學者指出,他的畫,集靈動秀逸和樸實醇厚于一體,精巧中見瀟灑,剛健中見雋秀,是以新的視角、新的觀點、新的審美情趣來演繹潑墨漬染繪畫技法,并將自己豐富多樣的山水精品匯總,而應邀成功舉辦了雨生百谷——方本幼中國畫展三地巡回展!(上官爵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