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們死后都有"廟號"和"謚號",生前還有"年號"。古人講究避諱,對于皇帝一般不得直接稱呼姓名,于是后人對于已逝去皇帝的稱呼大多以這幾種號為標準來稱呼。
一種是以"廟號"來稱呼,比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等。
還有一種習慣是以"年號"來稱呼的,比如永樂皇帝、正德皇帝、康熙皇帝、光緒皇帝等。
也有極少數(shù)把"廟號"和"謚號"連在一起稱呼,大多在正式場合或正式的奏書中出現(xiàn),如太祖高皇帝、太祖武皇帝等。
"謚號"是對人一生功績或行為的總結,這個不單單是皇帝獨有,臣子和名人都有被追贈"謚號"的可能,皇帝的"謚號"就跟重要一些,畢竟是天下之主,中國人又特別看重身后名,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后人對其蓋棺定論時能有好的評價。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很多以"武"字為"謚號",打江山嘛,當然是武功優(yōu)先。后面的皇帝就大多是"仁"、"孝"、"禮"、"恭"等字為"謚號",看各人治國的水平和一生的行為而定。
"廟號"是皇帝專用,主要是用于后代皇家在皇族家廟中祭祀先輩,最早起源于商朝,一般用于對功績特別突出的帝王,但從周朝一直到秦朝,"廟號"制度被停用,原因是制止后人非議先人,直到漢朝建立后,才又拿出來使用,漢朝時還比較慎重,非有功績的皇帝不能追贈"廟號",兩漢一共才七位皇帝死后擁有"廟號"。
儒家學說興起后,講究以孝道治天下,后輩皇帝要對前輩皇帝盡孝,于是為了方便皇家祭祀時有個稱呼,從三國時代開始,幾乎只要是個皇帝都會有"廟號",不論功績大小和是否昏庸。其中,被推翻或被迫讓位的皇帝大多只有"謚號"而沒有"廟號",比如東漢的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就是以謚號為名,他死后的"謚號"是"孝獻皇帝"。
"廟號"大多只分兩種,"祖"和"宗","祖"開創(chuàng),"宗"守成,所以一般情況下每個王朝只有開國皇帝能稱"祖",另外就是開國皇帝往上數(shù)的先輩也會追贈為"祖"。當然也有例外,歷史上還是有不少王朝除掉開國皇帝外,還有個別皇帝因為其功績特別突出或其他原因也稱"祖"。本文就列舉出中國歷史上二"祖"或多"祖"存在的朝代,開國皇帝追贈的先輩不算在內,供讀者參考。
漢朝也分劉邦建立的西漢和劉秀建立的東漢,因為一脈相承,中間的那個新朝又不被史書承認,所以當做是一個朝代,不過兩漢相當于開了兩次國,所以加起來一共有兩個廟號為"祖"的皇帝。
現(xiàn)在都習慣把劉邦叫做"漢高祖",這個叫法不對,如果是以"謚號"來稱呼也應該是叫做"漢高帝",正常的用"廟號"來稱呼是叫做"漢太祖",再尊敬一點就叫做"太祖高皇帝"。
劉秀其實也是開國皇帝,所以有資格稱"祖",我們常稱呼的"光武帝"是謚號,意思也很清楚,武力光復舊河山嘛。
曹操是死后才被追贈,考慮到魏國的基業(yè)就是他生前奠定的,也把他列為其中,不過除他之外,魏國還有兩"祖"。
曹丕雖然是撿的父親遺留下來的大便宜,但到底還是開國皇帝,所以稱"祖"。
曹叡的廟號也稱"祖"有點沒道理,大概是他自詡功績能比秦始皇和漢武帝,所以生前自己給自己就定好了"烈祖"的"廟號"。
值得一提的是,皇家開始祭七廟的制度就是他規(guī)定下來的。(《三國志·明帝本紀》:至景初元年,始定七廟之制)。
這一大家子有點亂,劉裕是開國皇帝,"廟號"沒問題,劉義隆的就很有問題了,他是被兒子劉駿追贈為"太祖",這個"廟號"幾乎是開國皇帝專用,或許是劉駿為了抬高父親和自己的地位及聲望才這么干的,有了親爹做"太祖",他自己也就有了機會做"世祖"。
高洋是北齊的開國皇帝,可以稱"祖",高歡是被追贈的,高湛在歷史上的名聲不怎么好,為什么也稱"祖"?或許是早早的就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死后大家給面子吧。
南北朝時,幾個國家存在的時間都不長,有的皇帝有作為,有的皇帝荒淫無道,很亂,什么皇帝都能稱"祖",其實名不符實。
朱棣最早的廟號是"太宗",謚號是"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明朝傳到嘉靖皇帝時,嘉靖皇帝為了讓死去的親爹也能做上皇帝,要從祖廟中騰出個位置給親爹,把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的牌位給挪了出來,占了朱棣兒子的位置,總要給點好處吧,于是把朱棣升格為"祖"。其實以朱棣除了篡位這事實在不厚道外,以他的功績稱為"祖"也不過分。
努爾哈赤是后金的開國汗王,是愛新覺羅家的老祖宗,愛新覺羅家從他開始反明崛起,功不可沒,追贈為"祖"很正常。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是滿清入關后的第一任皇帝,他在位期間,在多爾袞的幫助下,基本奠定了滿清在關內的根基,所以也稱"祖",至于康熙皇帝玄燁就純粹是依靠南征北戰(zhàn)的功績了。
另外滿清真正的開國皇帝是皇太極,他于公元1636年,明崇禎9年改國號為"清",但當時的滿清還只是在關外的狹小地盤上混,即便開國也只是在后金的基礎上換了個稱呼,沒有開疆拓土的功績,皇太極主政時期征服的朝鮮和蒙古諸部都沒有直接統(tǒng)治,所以皇太極以開國皇帝之尊只被稱為"太宗"。
除了上述存在幾個祖的朝代,還有一個朝代的兩位皇帝要特別說明,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廟號"是"高祖",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在隋朝還沒有被李淵取代時,曾被孫子隋恭帝楊侗追贈"廟號"為"世祖",可后來這個謚號被唐朝給抹去了,史書也就不承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