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背包客昨天17:55
大圖模式 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蘇州古城,面積雖然不大,卻在有限的空間里保存下來多處園林,每一座園林都有自己一段特別的故事。在這諸多園林中,位于古城東南的滄浪亭,系北宋詩人蘇舜欽于慶歷五年(1045年)以四萬錢買入孫氏荒廢的庭園重加修葺而成,是蘇州最古老的一座園林。
大圖模式 滄浪亭占地面積1.08公頃,布局自然和諧,極富山島水鄉(xiāng)詩意。與其它蘇州園林不同的是,園中并無寬闊水面,而是巧妙地將園外水域借為己用,可謂匠心獨具。2000年,滄浪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并稱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
大圖模式 南宋時期,滄浪亭成為名將韓世忠的府第“韓園”;元明時期被改建成“妙隱庵”、“大云庵”;清康熙年間,巡撫宋犖大興土木,并在山頂重建了滄浪亭,初步形成了現(xiàn)在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浮生六記》的作者沈三白與愛妻蕓娘,曾在此度過了神仙眷侶般的時光。
大圖模式 蘇州園林有三大名廊,一是拙政園的水廊,一是留園的爬山廊,一是滄浪亭的復廊。復廊,又稱“內外廊”,一在內,一在外,中間用粉墻漏窗相隔?!皟壤取笨捎^山景,“外廊”可觀水景,設計堪稱精妙絕倫。復廊的起點是一座三面臨水的方亭,名為“觀魚處”。
大圖模式 復廊墻上的漏窗,雖齊整一律,卻并非規(guī)整的方形,而是秋葉、扇面、海棠、葫蘆等各種形狀,圖案優(yōu)美,鏤空的花紋也是絢爛多彩。人在廊里走,光影迷離斑駁,真正產生了“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的效果,這樣的漏窗共有108種式樣,是滄浪亭的一大亮點和看點。
大圖模式 沿著彎曲起伏的長廊前行,在最高處有一座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著清朝康熙皇帝為江蘇巡撫吳存禮御筆題寫的詩文和對聯(lián),內容為康熙重視農業(yè)、顧念百姓、鼓勵吏治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滄浪亭雖然小,卻有清朝三代皇帝題詞,乾隆皇帝更是四次到此游園。
大圖模式 橫亙于園林中部的假山也與其它蘇州園林不同,這是因為宋代比較傾向于對真實山水的模仿,假山主要以土堆成,被稱作“真山林”。假山上的“滄浪亭”為全園的中心,四周建筑布局全都圍繞其而建,亭前的楹聯(lián)“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來自于歐陽修和蘇舜欽的兩首詩。
大圖模式 重修于清同治12年的明道堂,是園中的主廳,取蘇舜欽《滄浪亭記》中的“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而命名。此堂坐北面南,高敞宏闊,質樸無華,與園中的土石山氣勢相當。滄浪亭雖然擁有“世界遺產”的殊榮,門票卻僅為旺季20元,淡季15元,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里走走轉轉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