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網友講述了他的一個北漂好朋友放棄大城市生活,回歸三線城市去住,最終無奈日日悔恨。逃離北上廣,回到二三線城市生活,真的不是天堂。
A是我在北京多年的一個朋友,在北京認識差不多有8年了,去年因為種種原因(1、買不起北京的房,2、非京籍孩子無法在北京上學,3、三十多歲想擇一城而定居),這位朋友兩口子毅然辭掉北京待遇優厚的工作(他在上地一家軟件公司,年薪15萬左右,老婆在一家大型教育培訓機構工作,年薪10萬左右),回到老家武漢。
上周末朋友來北京出差,請他吃飯,閑談之中,對去年頭腦一時沖動逃離帝都回到三線,表示無窮的悔恨,并且每天都在后悔,他告訴我,二三線城市并不是天堂。
朋友和我一樣,也是從事IT工作。大家都知道,在北京做IT,今天辭職,一周之內可以收到好幾個OFFER是常有的事。朋友太過于自信,一是對自己能力的自信,覺得自己在IT方面的專業知識,無論去那兒,不愁找不到一碗飯吃。二是武漢一直宣稱是華中的中心城市,什么光谷,智慧城市,大數據城市,科研城市。覺得自己的才能在武漢肯定大有作為。
事實證明,他被忽悠得不輕。
帶著北漂8年攢下的60多萬積蓄,說是在武漢光谷那兒買了三居套房,全款90萬,貸了30萬。
找工作異常艱辛,他說在武漢想找到一份從事通信研發方面的工作很難,并且他在北京8年的工作經驗,武漢很多小單位還瞧不起,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做點歌軟件的小公司,人家給出的薪水是試用期3500,轉正之后5000。而她的老婆,在北京一個外語培訓教育機構供職,作為一個英語專業人才,她老婆原本想著回到武漢找一家外企工作,當翻譯也好,做人事行政也好。
但事實是,他們倆口子都想到太美好了,她老婆這么牛哄哄的英語人才,居然在武漢找不到外企的工作,因為,二三線城市,外企太少。大學生和農民工擠在一起,看有沒有合適自己的工作機會,這可能就是三、四線城市求職現狀的一個縮影。
北京的房價、房租高的確不假,但誰又能否認北京的工資水平全國最高呢?在樓主鄉所在的三線小城市,本科生想找到一份月薪超過2000的工作都難。
我有親戚的子女大學畢業后留在老家城市工作,在一個500多人的廠里當出納,工作快四年了,月薪還沒超過2000,僅1800多,并且她告訴我,她們廠效益算不錯了,至少工資還能發得下,她認識的好多同學找的工作,工資都發不下,并且隨時有倒閉的可能,失業了工作都找不到了。
我家鄉三線城市的房價雖然只有5000多一平米,看似不貴,但是大家算過沒有,月薪1800想買均價5000的房子有多難?并且老家的物價一點也不比大城市便宜,肉、蛋,魚、青菜,衣服各種消費,小城市比北京消息還要高得多。
現在她在老家租一個一居室要1000元,留下800元生活和消費,基本上月月光,一分錢也存不下來,倒是這小姑娘活得灑脫,說她是女孩兒,找個有房的男生就行了。
在北京,我所認識和接觸到的人群中,和我年紀相仿的81年前后出生的,現在都已步入職場中年,家庭年收入沒有一家低入30萬的,只可能更多不會比30萬還少。
就是剛步入職場的新北漂們,大學本科畢業后,在北京一般起薪就是5000左右,只要工作兩至三年,大都月薪能達到或是超過8000至12000。
而這時,他們年紀大都只有二十四、五歲,試問:在三、四線城市,有幾個小伙子小姑娘在職場能拿到年薪十萬?
但是在北京,這卻是一個很容易,很輕松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就算房租高一點,至少到了年底,每年還可以存好幾萬塊錢。
要么就是一些外資企業在遠郊開的工廠,離家十萬八千里。因為武漢太大了,根本就不像北京,世界500強外企總部,在北京城市比比皆是。
但是在小城市呢,房價是便宜,房租也便宜,可是再看工資呢,更是便宜,在小城市工作一年,是一分錢都存不下,在北京雖然房租、生活占到工資的一半,但每年結余5萬卻是小事一樁。
再說說北京的房價,北京的房價真的是貴得那么高不可攀嗎?為什么我認識的許多北漂都是通過小兩口努力,家里沒有多大的支持下,就在北京扎下根買了房?
如果北漂兩口子,工作幾年,雙方的工資都能過萬(這是很容易實現的),家庭年收入就能接近30萬左右,最多不超過四年,便可以積賺出買房的一百多萬首付出來,再貸款一百多萬,買下一個70平左右的房子,我沒有覺得北漂有多么難,也不覺得還款的壓力有多么大?
這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你是愿意在北京拿年薪15萬買3萬一平的房子呢?還是愿意回老家三、四線城市,拿月薪1800去買5000一平的房子?
估計很多人都會選擇前者吧。回三線城市月薪1800,即使不吃不喝,一年也就掙兩萬塊錢。但是在北京呢,月薪一萬二,就算花掉一半,一年還可以存7萬多。
再就是說到房租,北京的房租真的有那么高嗎?現在四環內的一居室,大都租金在3000,兩居在3800至4500左右,要知道,北漂們都是合租的,均攤到個人,也就一千多塊錢一個月,房租怎么會占到工資收入的40%至60%。
真實的情況就是,很多北漂,到了年底,每年都可以存上8萬至10萬以上的現金帶回老家過年,請問:在老家三線城市,你工作一年,能存上10萬嗎?
那些說北京生活成本很高的人,我能肯定,這些人絕對沒有在北京生活過,都是在信口雌黃。北京可以說是一上生活成本極低的城市,在北京除了房價高一點,衣、食、行都比其它城市便宜,甚至比一些三、四線或是縣城的物價還便宜。
所以他們兩口子,回到武漢之后,找工作真是費盡了周折,按朋友的說法,從帝都逃離回到三線城市,才知道什么叫機會少?待遇差?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阿。
為什以網上現在這么多聲音在黑北京,在無限放大北漂的挫敗感來強調北漂不好當,要來當北漂之前,一定要做好失敗的準備?
物質和金錢上的滿足往往都不是最主要的,在北京,北漂們能得到精神上的升華,只有和優秀的,年輕上進的年輕人在一起工作,你才會激發出更大的潛能。
而在小城市安逸的生活,很多留在小城市上班的同學跟我聊天,說她們到單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聊家務事,聊完家務事再聊孩子,不到下班的點,都急著回家給孩子做飯去了。
試問:一個想上進的年輕人,在這樣的工作氛圍里,你能出淤泥而不染嗎?慢慢的你就會同化,你也就適應了這發逸,得過且過,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現在朋友在武漢做銷售,徹底轉行了。因為IT工作機會太少,待遇太差,所以就轉行做銷售去了,現在保底工資+提成,一個月可以拿到6000左右,沒有五險一金,公司不上保險。她老婆在一家做化妝品生產銷售的民營公司做行政,一個月3000。所以,他現在一提起工作,就后悔。
說在北京就算房租貴一點,吃穿住行全刨掉,一年存個10萬還是沒問題的。現在在武漢拿到手兩個人才9000,再除去吃穿住行還貸款,回去一年多了,一分錢存款沒有。
朋友還跟我說起一個他戶口的事。因為他老家是湖北京山縣,而武漢的落戶政策是買100平的房,總價超過50萬便可落戶。
而他在光谷買的房子,110多平方,總價90萬,他想把戶口落在武漢,拿著購房合同,發票等去派出所開證明,然后政府部門就是各種踢皮球。一會要讓去街道先開證明,一會街道讓他去開發商那兒開證明,一會又說要老家先開證明。反正就是每個部門,話都只說一半,讓他暈頭轉向的跑了四個月,手續還沒搞定,最后所有的資料收集全了,證明也都開了,派出所那邊卻說,要拿到房產證才行。四個月白跑了。
這就是地方小城市的政府辦事部門,我敢說,在北京,這種鳥事簡直不敢相信。
這就是北上深和二三四線小城市的區別,公平,法治,效率,小城市有嗎?
朋友31歲了,老婆今年才懷孕,想開個準生證,老家京山縣和武漢兩頭跑,要不然武漢這邊醫院不給建檔。說他開這個準生證,被老家計生部門各種卡,要不就說他的章蓋得不合要求,要不就是要他出具一大堆證明。因為這些年來,他一直沒在老家,必須證明這些年來,他在外地不是二婚,沒有私生子,沒有犯罪記錄,沒有。
最后,朋友實在沒辦法了,給當地計生辦幾個領導一人兩條中華,吃了頓飯,才拿到準生證。這就是無數網民整天喊著要回老家二、三線城市享受的安逸生活?!
在一線北上深工作過,當過北漂,深漂,滬漂的都知道,這樣的城市,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工作逼著你去學習,充電,所以每天人都很充實。
朋友告訴我,他們辦公室的那些小伙子,大姑娘,大叔,大嫂們,每天在公司吹吹牛,那兒的小龍蝦好吃,昨晚打麻將又輸了幾百塊,再吹吹牛皮,然后再干活。
不過最讓他受不了的就是,辦公室居然可以吸煙。下班的前十分鐘,大姑娘小伙子著急去約會,嫂子們著急給孩子做飯,大叔們忙著找大排檔吃龍蝦,打麻將。
他說,他現在才31歲,感覺當年在北京的那股沖勁全沒有了,也不想學習,也落入流俗了,感覺一天天在墮落。
這可能就是很多網友口中的小城安逸吧!年輕不努力,難道等七老八十了再努力?天上會掉錢下來?
談起物價,武漢的物價除了房價比北京便宜,其它方面物價比北京還要高。這可能也是所有三、四線城市的通病。
工資收入只有北京一個零頭,消費趕得上歐美了。
他告訴我,別看武漢的房價便宜,大部份七、八千一平米,但在武漢工作的好多小年輕們,在武漢買房基本無望。
當地本科生的工作兩三年,兩千來塊錢一個月算高的,武大,華科,華中師大的畢業生,在武漢找工作,三千多起步,很多都削尖了腦袋想考個公務員,就是圖個安穩。
至少在北京最底層的北漂,也不至于拿這么底的薪水。
這也難怪北上深的人口,政府現在如此強力打壓,外地人口還蜂涌而至,同樣是一份工作,小城市2000,到了北京就翻倍,只有傻子才不去北漂呢。
回三線城市,要么有幾百萬,要么親戚朋友死黨多且關系還好,要么自己有編制。
大城市看不到希望,小城市回不去,創業沒經驗,種地地都沒,這類人估計很多。其實不要小孩,自己可以再加把勁移民吧。
朋友訴苦,他們兩口子現在在武漢,職場前景幾乎為零。并不是他們不努力,還是機會、機遇,也談不上什么公平可言。即使他這么瞧不起現在的單位,但他在單位還是小心翼翼,生怕被同事和領導抓住小辮子給開除了。因為他覺得,他現在能拿到6000一個月,在武漢已經很不錯了。
當北漂時,他們兩口子每年還出去旅游,三亞,桂林,麗江等,平時還有聚會。回武漢了,月月光,旅游是不敢想了,明顯就是,回到老家二、三線城市后,比當北漂時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了好幾個檔次。
所以他說,當北漂時,租房也是一種快樂,回到老家,就算買了房,他每天都悶悶不樂。
讓朋友最后悔的就是,去年初他回武漢時,手上60多萬現金,急急忙忙在武漢買了房。
說如果他去年沒有回武漢,在北京又工作一年多了,手上至少80萬現金了,貸點款買一個北京郊區的房子還是沒問題的。
現在徹底是沒機會了,錢被套進武漢的那套房子里面了,武漢的二手房根本就賣不掉,新房庫存太大。
好不容易在北京混到的購房資格沒有了,反正就是8年北漂,僅有一點收獲,他全放棄了,沒想到輸得很慘。
并且他說,將來等小孩出生后,很可能的情況就是,他會把父母接到武漢來照看孩子,老婆留在武漢工作。
他仍會回到北京工作,繼續當北漂,他說不甘心,就這么走。
不知道大家發現身邊一個現象沒有:在北上深,身邊總會有那么一小挫人,整天就是勸這個離開,勸那個離開。
整天就是說老家如何如何的好,北上深如何如何空氣臟,交通堵,沒戶口寸步難行,小孩將來讀書困難,房價高,在北上深掙的錢又全花在北上深了,反正就是各種沒有未來。
但是他卻自己卻又不身體力行,趕緊打包回老家,我只能說這些人居心叵測。
在北京如此開明的一個環境中你都混不好,你去老家小城市,一個完全要靠關系才能生存的小地方,你就混得開了?
這些人要么就是在北上深混得很失敗的失意者,臨死前,還想拉幾個墊背的,極力游說那些陽光向上,有理想,有目標的北漂,想把他們也拉進loser行列,跟他們一起墮落。
這樣,他們回到老家,就可以明正言順:你瞧,在北京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混得不好,這么多人都混不好呢!
我只能說,北漂們,你們如果真信了他們的話,你們就太傻了。
就算在北漂住地下室,月薪三千,也不要輕易離開北京,這兒才有事業,有夢想,有詩和遠方。
記得在2010年前后,當時出現了一波北漂逃離潮,不過很快這些人就跟我這位朋友一樣,發現逃回老家還不如留在北上廣當漂族。
不過我很擔心我這位朋友,雖然他說等小孩出生,他將重回北京當北漂,但那時,他都33了,還能有多大機會?
做什么事,都講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當北漂也是。
也許去年他不回武漢,現在就在北京安家了,雖然房子離城區遠一點,小一點,但至少在北京穩定了。
而現在,就算他再重回北漂,代價是夫妻兩地分居,小孩一年見不到幾次,回到老家換來這種生活,這叫質量?
昨天,朋友在北京出完差回到武漢了,反正從周末樓主和他小聚閑談中,感覺了除了后悔還是后悔,無盡的后悔。
今天我抽空把朋友的事寫出來,也是要提醒廣大的北上深漂族,不要輕易放棄一線城市當“漂族”的機會,也許你打算逃回老家的同時,無數熱血青年正買票北上南下。
現在當漂,還不需要門檻,你將來也許有一天就成功了,將來,也許你當“漂族”的資格都沒有。
如果有兩種選擇,A:小城市月薪2000,北漂月薪5000;B:小城市月薪5000,北漂月薪5000,你如何選擇?
如果是我,我義無反顧選擇當北漂。任你把二三四線城市說得天花亂墜,說得像朵花兒一樣美好,二三四線城市,生活談不上尊嚴,墮落叫安逸,那跟北上深壓根就沒有可比性,不是一個數量級。
二三四線城市,5000已是天花板頂,而北上深5000還只是地下室。答案一切都在不言中。
嫌北京空氣臟?但可以裝個新風系統,家里PM2.5過濾到20以下。一個新風2萬搞定,30歲以上、北漂五年以上一個月工資。
二三四線呢?除沿海一樣空氣臟。
混十年北漂,攢300——2000萬,前者夠回去了,后者夠移民了。活著有希望。
二三四線,不用談了。沒有背景、家里條件不好,但又想奮斗的年輕人,無論學歷高低,都要混一線。
說北京不好的,基本上都是北漂LOSER,誰見過在北京拿年薪幾十萬,上百萬的漂罵過北京不好?在北京買房定居的了漂會罵北京?想想就明白,是哪一類人整天說北京不好了。
家里條件不好的年輕人,無論你學歷是研究生還是初中畢業,在一線,就有可能實現對別人的快速追趕甚至超車。
理工好校出來的,35歲前超車概率我估計不低于六成。沒高學歷的也有一兩成機會。二三四線不是沒機會,但概率……
窮人想翻身,只能大一線,去一線才有機會。
有一個新聞,大意是講北漂的“跳板理論”,調查顯示是只有全款能在北京買得下房的北漂,才會真正留在北京,才會有幸福感。
而屈于北京高房價下,那些拿出占月工資40%甚至60%來租房的北漂,大都生存得沒有幸福感和尊嚴,而這些人,很多人只是把北京當作人生的跳板,來北京工作幾年,積累經驗后然后回到家鄉二、三、四線城市發展。
當然調查的結果顯示,這些北漂回到家鄉或就業,或創業,能成功的再融入進這種小城市文化和圈子的人,能在工作和事業上取得成功的返鄉北漂,簡直是鳳毛鱗角。
而最終絕大部分返鄉的北漂再次回到北京,重新當起了北漂,又打出了“重回北上廣”的口號。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有這么一種現象?因為我們的媒體在報道中,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即使北京的房價再高,房租再高,北漂租房也比在三、四線城市活得幸福和有尊嚴!
馬上又要面臨七月份高校畢業季了,不信大家可以去高校做一個調查,畢業生就業最想去的城市,毫無疑問肯定仍然是北上深廣。
這絕不是一種人云亦云或是跟風似的盲從,為什么全國的學子畢業后最想來的仍然是這四個城市,僅僅是因為北上深廣的國際化繁華?因為這兒就業機會多?這兒工資最高?
當然對于那些即將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他們決定要去那個城市發展最基本的判斷肯定就是,那個城市工作好不好找,工資高不高,比如像北上廣深,肯定是最符合不過了。
但是這種認知是很膚潛的,只有在北京真正生活過的人,才會深刻理解的北京。
而恰恰相反的是,網上許多網友甚至沒來北京工作過一天,也跟著瞎起哄:什么北京霧霾重,交通堵,北京房價高,房租貴,生活成本高,上班壓力大。
作為一個資深老北漂,在北京工作生活將近14年,我覺得我很有必要說點什么以正視聽。那就是北漂的生存沒有網上說的那么悲催,也沒有那么容易有挫敗感。
相反,北漂是一個人走向成熟必須經歷的一種磨練,北漂也是最能激發出一個人潛力的生活方式。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戲,那么舞臺固然是最重要的,顯然北京是一個很大的舞臺。每個人總會在這兒找到自己的舞臺。
在北京這個舞臺中,每個人都有發揮的機會,并且游戲規劃是最公平的。而在三、四線城市,會么都靠關系,潛規劃來運行。
試問:一個毫無社會背景的寒門學子,是在北京容易找到出人頭地的機會多,還是在三、四線城市機會多?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現在三、四、五線城市,好的事業單位,好的企業單位,幾乎都成了權貴階層的子女分食的盛宴。
普通寒門子北在這樣的城市,別說進這樣的好單位,只怕就是去應聘一個超市收營員,都需要關系介紹才能進得去。
在北京,法制環境是最好的,最公平的,最能給大家提供安全感的。相反,在三、四線城市,在這樣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就要遜色許多。
同樣是找工作,在北京你只需要在各大求職網上發簡歷,如果你被招聘的公司看到了并合符要求,你就可以獲得面試機會甚至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