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觀察” 三十萬法律人的共同選擇
來源/北大法律信息港,民事審判參考 作者/朱萍,揚州市邗江區人民法院
2016年8月以來,揚州市某區法院進行了員額制改革,到目前為止,員額制度已經實行一年有余,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法官員額制度在提高法官職業保障、強化案件質量責任制、激發工作熱情上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暴露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基層法院員額法官配比不足,基層員額法官辦案壓力進一步加大。以揚州市某區法院為例,2016年9月,該院首批員額法官入額遴選工作結束,入額法官共計49名,其中院領導10名,正職庭長9名,副職庭長13名,審判員16名,助理審判員1名。2016年9月1日-2017年9月1日期間,該院審結、執結各類案件18000多件。根據該院員額法官的數量,該院員額法官年均結案數為360多件。如果再考慮上院領導辦案數量的特殊性,普通員額法官年均結案數要遠遠超過360這個數字。而往年由于有很多助理審判員加入到一線辦案隊伍中,在一線辦案的法官并不需要辦結如此多的案件。員額制改革后,員額法官對自己辦理的案件實行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制,各庭室的庭長不再簽發法律文書,也不再對具體案件進行業務指導,員額法官們不僅感受到了辦案數量上的壓力,也感受到了辦案質量上的壓力。
二、員額法官遴選程序的不合理使得一批在一線辦案多年的助理審判員離開審判崗位。以揚州市某區法院為例,在首批員額法官遴選時,院長、庭長、副庭長入員額是既定的,審判員入員額是主基調,助理審判員入員額則需要經過考試,以及嚴格于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入員的業績考核、民主測評程序。從揚州市某區法院首批入額的49名員額法官人員構成情況來看,僅有一名助理審判員入員額。這一遴選程序使得一批在審執一線工作多年的助理審判員離開審判崗位,或轉為法官助理,或轉入綜合部門。這一批調離審判崗位的助理審判員,都曾是審判一線的業務骨干,辦案能力強,辦案熱情高,精力充沛,本應成為辦案的主力軍,員額制改革后變成了司法輔助人員,這不僅加劇了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也打擊了年輕干警的工作熱情。
三、員額制改革中工資待遇的改革未涉及聘任制書記員,嚴重打擊了書記員的工作積極性。根據員額制改革的要求,員額法官的工資要高于普通公務員工資的50%,司法輔助人員的工資要高于普通公務員工資的20%,而對于書記員的工資待遇并未提及。以揚州市某區法院為例,目前揚州市某區法院有聘任制書記員80名左右,其中大部分被安排在審執一線,與員額法官搭檔,形成“一審一書”模式,少部分被安排在立案庭、司法鑒定處、辦公室從事立案、鑒定等綜合性事物,隨著員額法官辦案數量的增加,審執一線的書記員工作量也隨之增加,而這一部分書記員的工資待遇并未隨著員額法官的績效考核而有所區分。這種考核機制使得書記員們更愿意到綜合部門,更愿意跟隨辦案數量少的員額法官,部分責任心不高的書記員甚至能偷懶就偷懶,能推脫就推脫。這不僅不利于聘任制書記員的管理、培養,也不利于員額法官工作的開展。
四、員額退出機制及員額法官考核機制上的不完善,極易造成員額法官之間的“大鍋飯”現象。目前江蘇省尚未出臺員額退出機制的實施細則,何時啟動員額退出機制,如何啟動員額退出程序,符合什么條件的法官需要退出員額,這些問題至今未有答案。另外一方面,目前基層法院對于員額法官的績效考核大都流于形式,辦案多的法官與辦案少的法官在福利待遇上相差無幾,造成了辦多辦少一個樣,辦的多承擔的辦案責任越多。沒有激勵,沒有競爭,這不免違背了法官員額制設立的初衷。
員額制改革在本輪司法體制改革整體推進的格局中具有基礎性作用,是實現司法改革目標的前提性改革。通過實行法官員額制,可以帶動法官遴選、職業保障、輔助人員配備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對法院整體工作和法官個體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司法體制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