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出臺之前,一些行業監管機構或主管部門就曾針對特定行業或領域出臺過一系列規范,如2006年中國銀監會頒布了《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2017年,中國保監會頒布了《保險公司合規管理辦法》;2017年,中國證監會頒布了《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等。此類種種規范側重于上述高度監管行業的從業機構內部合規管理職責劃分、在相關業務環節中的合規管理要求以及法律責任。
2015年12月8日,國資委《關于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中央企業加快提升合規管理能力,研究制定統一有效、全面覆蓋、內容明確的合規制度準則,加強合規教育培訓,形成全員合規的良性機制,建立法律、合規、風險、內控一體化管理平臺。2016年,國資委就組織中國石油、中國移動、東方電氣集團、招商局集團、中國中鐵等五家中央企業開展試點工作,以期借鑒國內外合規管理的先進經驗,為企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加強合規管理提供良好示范。
2018年5月28日,國資委就《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向有關中央企業廣泛征求意見。2018年11月2日,國資委正式發布了《關于印發<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的通知》。
《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共六章,三十一條,其不僅確立合規管理的四項基本原則,即全面覆蓋、強化責任、協同聯動和客觀獨立,還對于企業內部各層級的合規職權進行了明確。同時,《指引》對于合規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風險點、合規管理運行的機制和合規管理運行的保障措施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為中央企業搭建、管理和運行合規管理體系提供了較為完善的制度框架。
《指引》的第一章為總則,共包括四條內容,對于指引制定的意義、重要名詞的定義、合規管理的基本原則做出了詳細的規定。總則包括四條,對指引頒布的意義、重要定義、合規管理原則做出了規定。
其中《指引》第二條對所稱中央企業、合規、合規風險、合規管理的涵義進行了說明,指出了合規的范圍應當包括法律法規、監管規定、行業準則和企業章程、規章制度以及國際條約、規則等。同時,第二條還強調了合規管理是一個以有效防控合規風險為目的的,包括“制度制定、風險識別、合規審查、風險應對、責任追究、考核評價、合規培訓等”的獨立的全過程管理。
《指引》第三條指明了中央企業進行合規管理的監督機關,即由國資委負責對央企的合規管理建設運行進行監管。
《指引》第四條規定了合規管理的四大原則,即全面性原則、責任性原則、協調性原則和客觀獨立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做為企業合規管理的第一大原則,要求合規管理覆蓋企業各業務領域、各部門、各級子企業和全體員工,貫穿決策、執行、監督等各個環節。而責任性原則明確了企業主要負責人即合規管理第一責任人,重申了合規管理在法制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要求企業建立全員合規責任制,明確各層級、各崗位的合規責任并有效落實。協同聯動原則主要強調了應當注意推動合規管理與法律風險防范、監察、審計、內控、風險管理職能相協調,在保證各類職能統籌運行的前提下,維護合規管理體系的運行。客觀獨立原則是指在構建合規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對于合規管理部門的權限賦予、匯報路線、人員任命及考核方面應當按照獨立性原則進行設置,不受其他部門和人員的干擾。
《指引》第二章主要是對于公司各層級合規管理職能的闡述。《指引》構建了一個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合規委員會、合規管理負責人、合規管理牽頭部門以及業務部門等七個層級構成的合規管理組織架構。
在合規管理組織架構的設計方面,《指引》主要有三大亮點:
1、《指引》在其第八條明確了合規管理體系見著的領導部門,即要求中央企業要設立合規委員會,與企業法治建設領導小組或風險控制委員會等合署,承擔合規管理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工作,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合規管理重大事項或提出 意見建議,指導、監督和評價合規管理工作。
2、《指引》在其第十一條第一款中明確了業務部門的合規管理職責,即業務部門負責本領域的日常合規管理工作,按照合規要求完善業務管理制度和流程,主動開展合規風險識別和隱患排查,發布合規預警,組織合規審查,及時向合規管理牽頭部門通報風險事項,妥善應對合規風險事件,做好本領域合規培訓和商業伙伴合規調查等工作,組織或配合進行違規問題調查并及時整改。強調了業務部門作為合規的責任主體及合規風險防范第一道防線的地位和作用。
3、《指引》在其第十一條第二款還明確指出監察、審計、法律、內控、風險管理、安全生產、質量環保等相關部門應該在其各自職權范圍內履行合規管理職責。我國曾經在不同時期頒布過不同的相關文件,如國資委在2004年頒布了《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管理暫行辦法》、2006年頒布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財政部、審計署、保監會、銀監會、證監會在2010年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指引》,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2012年頒布了《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等。中央企業應該根據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在遵守合規管理協同性原則的基礎上,協調好企業內部各部門與合規部門在合規管理方面的職責及其履行。
《指引》第三章則主要對于合規管理的重點進行了明確,要求中央企業應當根據外部環境變化,結合自身實際,在全面推進合規管理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和重點人員,切實防范合規風險。
《指引》第十三條所稱的重點領域包括市場交易、安全環保、產品質量、勞動用工、財務稅收、知識產權、商業伙伴等領域。
《指引》第十四條所稱的重點環節包括制度制定環節、決策環節、運營環節等。
《指引》第十五條所稱的重點人員包括管理人員、高風險崗位人員、境外人員等。
此外,《指引》第十六條還特別強調了企業海外投資經營行為的合規管理,要求:(一)深入研究投資所在國的合規規范,明確海外投資經營行為的紅線、底線;(二)健全海外合規經營的制度、體系、流程,重視開展項目的合規論證和盡職調查,依法加強對境外機構的管控,規范經營管理行為;(三)定期排查梳理海外投資經營業務的風險狀況,重點關注重大決策、重大合同、大額資金管控和境外子企業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合規風險,妥善處理、及時報告,防止擴大蔓延。
《指引》第四章對于合規管理體系的運行提供了指導意見,其強調為了合規管理體系的健康運行應當建立健全合規管理制度,建立合規風險識別預警機制,加強合規風險應對,建立健全合規審查機制,強化違規問責,暢通舉報渠道,開展定期合規管理評估。
其中,《指引》第二十條做出了機制創新,指出企業應“建立健全合規審查機制,將合規審查作為規章制度制定、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合同簽訂、重大項目運營等經營管理行為的必經程序,及時對不合規的內容提出修改建議,未經合規審查不得實施”。該項規定可以促使企業及時將外部有關的合規要求內化為內部的規章制度,避免合規管理體系的運行出現瑕疵或新的問題。
《指引》第五章主要是有關于合規管理保障的內容。其強調企業應當加強合規考核評價,強化合規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專業化、高素質的合規管理隊伍,重視合規培訓,培育合規文化,建立合規報告制度,為合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提供機能保障與支持。
其中,《指引》第二十四條要求企業強化信息化管理建設,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優化管理流程,記錄和保存相關信息,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工具,開展實時在線監控和風險分析,實現信息集成與共享。
《指引》對于中央企業如何開展合規管理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與標準,也為廣大有意愿開展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提供了構建合規管理體系的政策指導。《指引》中的重點領域,也往往是企業在國內外業務經營和發展中承受最大監管壓力、潛在風險最高,甚至出現過較大損失案例的業務環節,企業應當在開展合規體系建設過程中予以充分的重視。可以預示,《指引》頒布施行后,將首先在中國央企和國企全面鋪開,并為其它所有制企業所廣泛借鑒和采用。《指引》將成為我國依法治企的加速器,也將成為中國企業合規管理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同時,作為一部規范性文件,《指引》僅對合規管理體系各構成要素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對于如何搭建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如何識別、分析評價、應對和改善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如何在健全合規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制定企業的合規管理總體指南以及具體的合規管理制度,如何建立法律、合規、風險、內控一體化的管理平臺,如何將合規管理融入企業業務及經營活動,如何保障各部門分工合作、協調融合等,《指南》并未有明確指導,還需要企業參考已有的文件標準,如《合規管理體系指南》中的合規風險評估,結合行業相關要求和已有的案例經驗進行進一步的摸索和研究。
《法務整合技能集訓營2019》(深圳站)
課程內容:
模塊一:法務全程管理:以風險控制與交易支持為核心的法務職業觀
1. 法務管理發展階段
2. 法務全程管理:三道防線、三個階段、三重價值
3. 法務與業務及決策者
模塊二:合規管理的流程與建設:深入制度建設、公司治理與風險控制
1. 合規管理標準解讀
2. 合規管理體系搭建
3. 合規風險源識別
模塊三:合同審查七步法:合同審查的交易結構分析與關鍵風險識別
1. 合同、交易與風險
2. 合同審查七步法
3. 合同管理的組成
模塊四:融投管退的全風險管理:投資并購的流程與操作
1. 盡職調查的重點
2. 交易結構的設計
3. 投資風險的控制
模塊五:訴訟案件的管理與推動:訴訟仲裁案件的模擬與討論
1. 訴訟請求的確定
2. 證據組織與庭審
3. 訴訟管理與改進
模塊六:法務疑難問題沙龍交流:法務職業成長與疑難問題研討
1. 法務管理疑難問題
2. 訴訟疑難問題
3. 非訴訟疑難問題
時間:
2019.8.30-2019.9.1(三天)
地點:
深圳市福田區(具體地點另行通知)
價格:
6800元/位(含培訓費、證書費、資料費、場地費、茶歇費、第二天晚上聚餐費等)。
特別優惠:
8.21之前報名、老學員、團報(3人以上)等享有優惠。
報名方式:
15010055730(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