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按:很多家長談到電子游戲都如臨大敵,生怕孩子會沉溺其中,無法自拔。然而,在網絡、電子裝備高度普及的今天,完全禁止孩子玩網游或電子游戲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與其因為游戲天天引發親子大戰,不如試試學姐的這幾招,既讓爸爸媽媽樂得輕松,又不用擔心孩子沉迷網游或電子游戲之中。
張女士和老公都不玩電子游戲,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但11歲的兒子對很多電子游戲都門清,有時趁我們不注意就用我們的手機、電腦玩兒游戲,玩兒得還挺溜兒。我懷疑肯定是同學教他玩兒的。”張女士說,“玩游戲對眼睛不好,如果上癮了還容易耽誤學習。我們只是偶爾讓他玩一玩,大部分時候禁止他玩。”張女士的觀點和行為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家長的心態。
李先生本人就是做網游的,但他卻禁止孩子玩游戲。他的理由是:怕孩子會學壞。他說,現在很多電子游戲里充斥著暴力和色情元素,“我的孩子現在3歲多,我想他上小學之前是不會讓他接觸電子游戲的,上小學之后可能會為他認真挑選一些游戲來玩。”
“貪玩是人的天性,玩游戲存在于世界的大多數物種之中。在心理學中,游戲的存在有著‘生活準備說’、‘娛樂放松說’、‘學習說’等解釋,游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至于網絡游戲,只是傳統游戲的科技化改裝,本質是一樣的。
科學研究表明,低自尊和社交能力較弱的人能夠在網絡游戲中尋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相對于暴力游戲,娛樂性與教育性的網絡游戲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對其社交與心理都是有利的。
適度地玩電子游戲,可以讓孩子有成就感,產生幸福感,并且跟其他小朋友有共同的話題分享,使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所以適度地使用一定是有益處的。
當然,網絡游戲也有弊端,除了可能會導致網絡成癮問題,過度用電子設備玩游戲會造成孩子視力下降、認知單一、感官能力下降,嚴重影響綜合能力,親子關系淡漠等問題。每天花費在網絡游戲的時間越長也越容易憤怒,長期接觸暴力游戲還可能會增加攻擊性和降低同理心等等。
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認為,孩子玩電游過度,板子不應打到電游身上,而應該追究整個社會在對待玩耍的變態行為上。
一方面,成人對電游有太多偏見,這對兒童形成反面刺激。另一方面,游戲的目的本應只是娛樂,可現在除了電游,幾乎所有的兒童娛樂項目都成了培訓內容,如游泳班、唱歌班、繪畫班等。
現在對孩子來講,沒有玩耍,只有課程;沒有娛樂,只有名次!
當所有玩耍被功利利用,變成一項項任務時,電游就成為“純玩耍”的最后一塊凈土,其魅力自然也獨一無二。
避免孩子陷入電子游戲中無法自拔,專家建議,家長首先要對網絡游戲有正確的態度,坦然接受它只是一種娛樂方式。不要讓孩子玩的時候有內疚感和負罪感,不要讓你的態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
朱廷劭也認為,如今孩子接觸網絡已經不可避免,即使家長有心阻止也不可能將孩子與網絡游戲阻隔開來。但是考慮到網絡游戲的利弊,引導孩子如何正確看待游戲比阻止他接觸游戲更重要。
█ 支招
據說,國外有位麻麻是這樣對付孩子滴
▼
小男孩Andy是Ipad控,玩ipad可以經常不喝水不吃東西,在經歷了一次由于玩Ipad入迷從家里的樓梯滾落摔斷了一條腿,這個媽媽就做了下面的舉動:
暑假的一天,熊孩子像往常一樣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Ipad,竟然發現Ipad上面貼了一條小紙條:媽媽從今天起實行Ipad新使用法,Ipad被上鎖,密碼每天更新,你每天要做完3件被隨意選出的家務,并且按照指定順序將家務做完才能找到密碼,這樣的新規定將維持1~2周,視情況作調整,如果不接受你有權利拒絕,但你的Ipad在后天會送給表妹Jenny。如果接受,那就開始行動吧,記住超過下午2點,你就錯過了得到密碼的機會了,現在先去清理你的小書桌吧!
傻眼了,Andy又氣又惱,但是媽媽不在家,心里的癮像螞蟻般在爬,當他將書桌上面凌亂的書本收拾好之后,發現了桌面粘著另一張紙條:真不錯,做完一件家務了,請將地板拖干凈吧!
小男孩打了一桶水,拿起拖把就將地板拖了一番,當他匍匐在地板上時,發現了貼在沙發底下的另一張紙條:加油,媽媽看到你的努力!將廚房的垃圾丟掉,你就能找到密碼。
當小男孩拿起廚房的垃圾袋丟到街上的垃圾桶時,在桶邊赫然看見類似密碼的一行字幕,正是媽媽的字跡!怪不得媽媽說超過下午2點就無效,因為社區的垃圾車每天下午2點來收垃圾!
不過,鑒于中國421家庭下寵出的孩子們通常沒這么好的耐心遵守約定,學姐就免費再贈送大家幾招吧:
▼
在游戲的選擇上,孩子比較適合娛樂型與教育型(比如學英語)的游戲。
建議孩子在2歲前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包括電腦、電視、手機,2歲以后適當接觸,但注意時間控制;2歲到3歲每天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最好分為兩次,上下午各15分鐘;3歲到5歲每天最好不超過45分鐘;6至12歲,每天最好不超過1小時。
可以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討論,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玩游戲,一起制定使用規則,如大家都同意每天某一時間可以玩,玩多少分鐘,由誰來監控,到時間一定要關閉,如沒有遵守規則,則第二天不能再玩等等。
同時,家長也可以嘗試將電子游戲生活化,比如在家里進行真人的游戲或角色扮演,如植物大戰僵尸,可以由家庭成員扮演不同角色,來進行游戲。
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的。絕大多數網絡成癮的孩子,他們家長的共同特點就是經常去“管”孩子,對孩子不斷提出限制性要求。單看家長給孩子提出的安排,確實很好,很合理。但你把所有的“管理”都肩負起來了,孩子哪里還有機會去學習自我管理呢?
圖片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