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老年健康說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老年人如何能長壽”這個話題。
長壽與經常保持樂觀情緒關系非常密切。當人處于不好情緒和惡劣心境時,能引起植物性神經系統調節紊亂,進而影響身體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比如,當人在憂郁、悲傷的時候,最明顯的反應是毫無食欲。
又如,在發怒、精神緊張、心情焦慮時,能在短時間內使血壓升高,如已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老人,此刻很容易誘發腦出血,醫學已不斷證明情緒對長壽有著明顯的影響。
根據我國從長壽老人的實際調查材料發現,所有的長壽老人都不畏懼死亡,而且具有樂觀的處世態度。
絕大多數的長壽老人性格開朗、積極樂觀、情緒穩定。有的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也能看得透,想得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隨遇而安”。
總之,長壽老人都具有積極的生活態度,知足常樂,善于處理社會、家庭和個人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善于化解心理上暫時的不平衡。
在不斷變化的快節奏社會活動中,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而老年人應付復雜的應急能力,承受心理負擔和壓力的能力都有所降低。
當生活中碰到各種問題時,所產生的心理、情緒的變化對老年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都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如果老年人經常沉浸在惡劣的情緒之中,就會導致生理失調,進而引起病理變化,無病得病,有病加重。
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善于調整自己的情緒,使心情經常保持在愉快、平和的狀態,避免過分憂愁、暴怒、悲傷。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長壽金鑰匙是:樂觀、生活有目標。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宜性激素”,讓人心緒放松,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快樂的情緒有利于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同時,生活有目標,老年人的生存優勢就更大,就會有積極的心態,努力去尋找實現目標的途徑,就會勤于動腦。因此,經常保持樂觀情緒是健康長壽的很主要秘訣之一。
好了,關于“情緒好的老人能長壽”的話題,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里,如果您喜歡今天的分享,記得轉發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