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伯利·羅斯 弗雷達·弗蘭德曼
翻譯:王小亮
情感依附模式
邊緣人格父母對子女有著持續性的影響,精神病學家約翰·鮑爾比稱這種影響為不安全情感依附模式,這種模式在孩子能夠說話或理解語言之前就已經形成。
因此,要清晰地闡明這種模式對今后生活的影響就顯得更加困難。子女對父母或監護人的情感依附模式會繼續發展,并在青春期后期成形,這種模式將影響子女一生的人際關系。
如果子女在能夠回應其情感需求的家庭中長大,他們就會發展出與人交往的自信;他們會知道自己值得擁有舒適和慈愛,知道有人在支持他們。
他們將學會信任,學會如何在需要時請求幫助,學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并學會追求愛。在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保持樂觀的態度。
不安全情感依附模式
在由行為缺乏一致性、具有虐待傾向、只專注自身情感需求或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所養大的子女當中,不安全情感依附模式是一種典型的表現。
這種子女在安全的環境中也缺乏自信,并且否認自己需要別人支持和照顧的事實。他們自己照顧自己,并經常照顧兄弟姐妹,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們就學會了不與別人太過親近、不信任別人。
子女對父母的不安全情感依附模式會促使子女懷疑自己,使他們懷疑維護自己的主張(作出某種選擇、積極地對待自己、以及/或結交他人)是否安全。
成年后,這種父母相處時前后不一缺乏安全感的經驗會被投射到成年子女與其他親戚、同事、朋友、伴侶的關系中,并促使他們懷疑別人的動機,時刻警惕別人的“真實目的”,對自己、自己的判斷力和存在價值充滿懷疑。
內容來自《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創傷》
版權說明:原文的版權都屬于原作者。轉載請注明來自微信公眾號@林紫心理堂(LINZI-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