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世紀時,世界上最為輝煌的兩個國家,一定是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和中國的唐朝。
阿拔斯王朝從750年至1258年,整整500年,而唐朝至907年滅亡后,便處于五代十國的混戰之中。
此時,阿拉伯帝國為何沒有乘亂東進,進軍中國呢?大家知道,在倭馬亞王朝的時代,哈查只還叫囂著古太白和卡西姆誰先踏上中國的領土,誰就是中國的總督呢!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怛羅斯之戰再說。
怛羅斯,城名來自塔拉斯河(Talas)。塔拉斯河發源于天山,自東向西流,在吉爾吉斯斯坦西境改變流向,西北方向流入哈薩克斯坦境內。
怛羅斯之戰的地點可能就在哈薩克斯坦的塔拉斯西北18公里處的塔拉斯河畔。
怛羅斯之戰的起因有多種說法,有說石國“無藩臣禮”,有說“與石國為敵的費爾干納王之請”,也有說“唐朝由支持突騎施黃姓轉而支持黑姓,而征伐支持黃姓的石國”,也有說是“高仙芝自身戰略失當,欺負石國過甚”云云。
總之,高仙芝討伐石國,老幼皆殺,石國王子逃出請求大食支援,從而導致大食和唐朝在怛羅斯開戰。
阿拔斯王朝在此戰中的指揮官就是上文講到的呼羅珊總督艾卜·穆斯林手下大將齊亞德。
“山地之王”高仙芝在此戰中一敗涂地。
但此戰之后的阿拔斯王朝與中國一直保持了均勢狀態,其原因如下:
一:實際上,怛羅斯之戰也只是小規模的沖突,其性質只是唐朝安西都護府與呼羅珊地區的總督之間的交戰。況且,大食的進攻也是受到石國之邀,屬于被動性質。
二:當時的阿拔斯王朝,剛剛建立不久,其重心在于平定倭馬亞王朝的殘余勢力。哈里發根本無力東顧。
三:在倭馬亞王朝時期,阿拉伯帝國有東進之企圖,這是明顯的(況且唐高宗還企圖相助薩珊波斯的俾路支王子復國),所幸在715年和717年,唐朝贏得了對大食、吐蕃和突騎施聯軍的勝利。
而阿拔斯王朝采取的外交策略與倭馬亞王朝有很大的不同:遠交近攻。所以,實際上阿拔斯王朝與唐朝之后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外交關系,從752年至798年,阿拔斯王朝一共遣使入唐18次。757年,更是派遣4000人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
怛邏斯之戰:唐與阿拉伯帝國的交鋒 楊軍 新華書店正版暢銷圖書籍 ¥38.9 購買
四:阿拔斯王朝在唐朝滅亡之前,也就是在847年瓦希克哈里發之后就陷入衰落了,在此之前和之后,許多遙遠省份的總督都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僅僅是呼羅珊就有許多王朝:821-873年的塔希爾王朝、873-900年的薩法爾王朝和900-999年的薩曼王朝等。
后來的哈里發僅僅只是宗教領袖的角色。
所以,即使中國處于五代十國,阿拔斯王朝即使有心東進,也是徒呼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