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圖新譯——
《世界需要新憲章》
By
本期編譯:周倩彤 海國圖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本期校對:蘇 適 海國圖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標題:Toward a New Global Charter
來源:Project Syndicate
卡爾·比爾特(Carl Bildt),曾于2006年至2014年10月擔任瑞典外交部長,并于1991年至1994年擔任總理,負責瑞典入歐的協商工作。作為著名的國際外交官,他曾擔任歐盟前南斯拉夫問題特使,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高級代表,聯合國巴爾干問題特使和代頓和平會議聯合主席。卡爾·比爾特現任全球互聯網治理委員會(Global Commission on Internet Governance)主席,同時也是世界經濟論壇歐洲全球議程委員會(World Economic Forum’s Global Agenda Council on Europe)成員。
內容摘要:雖然凡爾賽體系未能建立一個長久穩定的世界秩序,并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災難,但基于1941年的“大西洋憲章”(Atlantic Charter)所建立起來的共同原則卻給世界帶來了八十年的繁榮和相對穩定。隨著世界正在經歷另一次地緣政治的大變更,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全球性憲章”。
1941年8月,就在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和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在紐芬蘭海岸秘密會面,討論戰后如何組織世界。在二十多年前的凡爾賽宮也有過類似的壯舉,但顯然它已經失敗了。
丘吉爾和羅斯福的會面催生了“大西洋憲章”,其所建立的一套共同原則和制度定義了至今八十年來的國際秩序。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其他全球金融制度奠定了基礎;不久之后,聯合國也成立了。軸心國在被打敗之后,轉變為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和市場經濟體,并被納入到新的全球體系中。與此同時,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的合作安全結構維持著這種局面的穩定。
接著,中國于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經濟改革,蘇聯在1991年宣告解體,隨之而來,“大西洋憲章”所設想的、真正的全球多邊治理藍圖開始實現。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布雷頓森林時期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貿易占全球GDP的份額從大約40%增長到70%以上(這樣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
在多邊主義、全球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超過10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民主制度成為了全球性準則。但很明顯的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標志著另一個時代的到來。國際秩序形成的歷史,以及使這段歷史成為必要的悲劇,隨著一代代人的更替而逐漸消失。新的國際力量已經出現,在日益多極化的背景下挑戰著西方的統治地位。
雖然戰后秩序的基本結構仍然存在,但面對俄羅斯的修正主義,美國的分裂和歐洲的不確定性,它變得空洞無力。就在最近,兩個著名智庫——美國的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和加拿大的國際治理創新中心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novation),為應對這個危機四伏的新世界,召集了包括我在內的來自19個不同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和學者,來對“大西洋憲章”進行修改。
在試圖起草一套新的共同原則之時,我們遇到的最大挑戰在于決定其適用范圍:這種原則是否只適用于世界民主國家。顯然,民主是確保個人權利得到尊重的最佳方式; 但這場討論也應該對那些倡導不同價值觀和利益的人開放。就我們而言,我們希望制定出能夠引起“傳統西方國家”,同時也能夠引起巴西、阿爾及利亞、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這些國家共鳴的原則。
我們的討論促成了上個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的“原則宣言”(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宣言中講到,“那些根植于我們的道德、傳統和信仰的不可剝奪的權利給予我們啟發,我們要承擔為我們的公民和國家尋求更美好未來的義務。我們將捍衛自己的價值觀,用新思想克服過去的失敗,用真理回答謊言,用力量對抗侵略,并堅信我們的原則將會獲勝。”
完整的宣言包括七個聲明,其標題是:“自由與正義”、“民主與自決”、“和平與安全”、“自由市場與平等機會”、“一個開放健康的地球”、“援助權利”、“集體行動”。在以上每個領域,我們致力于制定一些有可能經全球大討論而達成的新共識所含的原則。
該聲明不僅僅是對以前持有的信念的重述。如今的環境問題顯然比以前更加突出。我們也必須重新界定主權問題,以適應這個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世界。如何在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分享繁榮發展成果,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但是,像尊重個人權利這樣的基本價值觀,像“只有回應公民訴求和尊重法治,政府才能更好地解決不平等、糾正不公正和為所有人謀福利”這樣的信念,它們仍然具有根本重要性。事實上,各國政府若無視這一限制條件,將面臨危險。
作為一年來的討論和修改成果,這份宣言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廣泛支持。但我們的目標是展開一場更大的討論,而不是作出最終決定。我們并不認為這份宣言在歷史影響方面能與“大西洋憲章”相媲美,但我們同時堅信一場關于全球治理基本原則的新討論是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的。沒有這樣的討論,舊的秩序將繼續腐爛,被一個由純粹的權力和狹隘的自身利益所統治的霍布斯叢林所取代。我們都知道上一次這樣做發生了什么。
本文由海圖編譯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彭寧楠
海國圖智研究院
海國圖智研究院是新型社會獨立智庫,位列2018中國社會智庫排行榜第五,由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暨南大學陳定定教授于2015年在深圳發起創立,總部位于廣州 。
“海國圖智”名稱源于清代啟蒙思想家、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所撰《海國圖志》。研究院聘請海內外知名學者及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及理事會,由院長負責統籌協調國內外優秀青年學者及專家資源,致力于通過高質高效的研究團隊、獨立客觀的研究視角及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對中國和世界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創新思維角度提出具有實際意義的解決方案。
旨在為中國公眾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學、公正及客觀的政策分析、研究報告及學術向導,在國際政治經濟、國際安全、國家戰略及國民認知等方面推動學術研究及政策觀察,為政府、企業以及個人客戶提供一流智力支持和決策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