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期,齊國的齊威王是一個喜好說隱語的享樂主義者,常徹夜暢飲,逸樂無度,將國中大事交由臣子打點。如此一來,自然導致了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入侵,而身邊之人都不敢直言相諫。
背景交代完畢,馬上要登場的是今日的主人公淳于髡。
話說這淳于髡本是齊國的一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但是,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卻是一個風趣幽默,能言善辯之人。
一天,淳于髡對齊威王說:“都城里來了一只鳥,落在大王的院子里,這只鳥三年來不叫也不飛,大王可知這是什么鳥?”
齊威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句話至今仍然是明志金句。
此事被太史公收錄如史記中滑稽列傳中,自成一段佳話。
一段佳話正如一段美好的因緣,在正確的是時間里遇上了正確的人,于是你成就了我,我也點綴了你。
齊威王是幸運的,在生死存亡之際,遇上了淳于髡,并且聽懂了淳于髡隱語之中的意思,于是緊急召開了一次全國范圍的會議,并發兵退敵,收復了江山,余威不止,震懾了三十六年。
淳于髡則不能簡單的說是幸運的。在齊國國難當頭之際,竟無人敢勸諫齊威王,說明齊威王并不是什么善于納諫的君主。但是齊威王喜歡隱語。淳于髡正是利用這點,于是在正確的時間里,將正確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向正確的人表達了出來。
淳于髡唯一的幸運就是,自己選對了方式,齊威王聽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齊威王八年,楚國攻齊國。齊威王讓淳于髡帶上黃金百斤,駟馬車十輛前往趙國請救兵。淳于髡笑了,直笑得把系帽子的絲帶都繃斷了。齊威王問是不是嫌禮物少了。淳于髡連忙說不敢。齊威王又問,那你笑啥?淳于髡說:“今天我從東邊來時,看到路旁有人拿著一個豬蹄、一杯酒,向田神祈禱,要五谷繁茂豐熟,米糧堆積滿倉。’我見他拿如此少的祭品,卻要求如此多的回報,所以笑他。”
這次齊威王還是聽懂了,于是讓淳于髡帶上了黃金千鎰、白璧十對、駟馬車百輛,前往趙國求救。趙王撥精兵十萬,戰車千輛。楚國聞風而退。
淳于髡或許只是想說,付出和回報是對等的。自己毫無付出,卻要求別人的豐厚回報,那是在耍流氓!
危機解除,齊威王高興,便賞淳于髡酒喝。齊威王問:“先生酒量咋樣?”淳于髡說:“我喝一斗酒也醉,喝一石酒也醉”。齊威王好奇:喝一斗酒醉了,怎么還能喝一石酒呢?
淳于髡趕忙解釋,大體的意思就是,陪領導喝酒時,各種上司都在旁邊,心中懼怕,喝一斗酒就醉了;家中有父母的客人,我作陪,不停的應酬敬酒,喝兩斗就醉了;好久不曾見面的朋友,忽然間相見了,互道離情,傾吐衷腸,大約喝五六斗就醉了;鄉里之間的聚會時,男女雜坐,彼此敬酒,沒有時間的限制,還玩游戲、行酒令,這種時候,酒過八斗,也僅僅三分醉意。到了晚上,把剩余的酒聚集一起,大家促膝而坐,鞋子混雜一起,到了再晚點,堂屋的燈已經滅了,主人將客人都送走了,單留我一人,此時,衣衫不整,還有陣香撲鼻,最為開心,能飲一石酒。但是,酒喝得過多就容易出亂子,歡樂到極點就會發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齊威王聽明白了,便不再徹夜暢飲,并任淳于髡為禮儀官,齊威王宗室設宴,都常常有淳于髡作陪。
至此,淳于髡的人生不但完成自身的增值,也使齊國度過了危機。
淳于髡的道理或許許多人都懂,能把這些道理說得慷慨激昂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成功的卻是淳于髡。
歸根結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信息的傳遞,只有最舒適的途徑,才能讓人更容易接受。那么,說話的智慧就是尋找這條舒適的信息傳遞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