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的人,最容易“上熱下寒”,為什么呢?
上熱:因為上面動得太多。
眼睛老在動,看電腦、看手機;
嘴巴老在動,吃各種各樣的食品,
腦子老在動,操心完國家大事又操心自個小事
下寒:是因為下半身一動不動,老坐著。
上面動的太多,動太過則耗氣傷血,氣有余便是火,原本這火正常是可以引到下面,溫暖我們的手腳,
坐著不動則氣血凝,氣機不通,火被阻擋了,只好反彈上去。于是出現了上熱下寒。
上熱的表現:上火,臉上長痘痘、口腔潰瘍、喉嚨痛、眼干眼澀等
下寒的表現: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
這種體質并不是真虛,把火向下引就好了。
所以治療有兩個思路:1、打通中焦,2、扶正脾胃,以健為主,而不是以補為主
萬科金融中心B座有個28歲的IT理工男,就是這種情況,長得很清秀,1米8的個子,就是滿面長痘,吃一點烤串就口腔潰瘍,偏偏長期大便不成形、下肢末端發涼。
上個樓梯都氣喘吁吁,自覺喉中有痰,舌尖紅苔白有齒痕。
給他的用藥:人參、黃芩、半夏、蒼術、黃連、干姜、大棗、炙甘草
要想打通中焦,首先要建中,要固住脾胃的正氣,所以用人參、炙甘草、干姜、大棗。
看舌苔白、喉中有痰,說明中焦濕氣重,用半夏、蒼術燥濕化痰。
那上面有虛火又怎么辦呢?用黃連、黃芩可以把上焦的火清掉,消虛火最合適不過。
方子不大,都要用得有理有據,這付藥清了上焦火,扶正的脾胃,把痰濁清了,中焦就通了。
最后說一句,調理上熱下寒體,關鍵是讓腳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