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通訊員 王剛】4月9日下午,清華大學外語系楊永林教授在六教做了“科學與人文,何處喜相逢”的報告,兩個多小時的精彩講演贏得了在場師生的一致好評。
關于科學與人文的理解仁智互見,楊永林教授從自己的多年教學與研究實際出發,從一種跨學科的應用視角,在理論和實踐上闡述了如何實現科學與人文的“喜相逢”。透過文化對比視角,楊教授不再把科學與人文的關系界定在傳統的“二元對立”或“合二為一”的框架之下,而是加以延伸展開論述。楊教授的講座邏輯條理清晰,論述層層展開,論證嚴謹而又不失生動活潑。
楊永林教授還指出,求實創新是科技與人文融合過程中不可回避的永恒課題。他援引錢學森總結的“三結合”(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的創新與人才培養模式來探討科學與人文如何結合以及創新問題。楊教授自主開發的英語寫作學習軟件、英語寫作數據庫和網絡英語寫作課件正是基于他自己以生態化的、跨學科的“平衡視角”,把“人文關懷”精神和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技術精巧”結合起來的教學與科研理念之上的。
楊永林教授此次講座不僅以自己的科研成果為例向大家展示了科學與人文如何融合,同時也是關于英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寫作的生動講座。除了講述理論之外,楊教授還多次援引生活中的真實故事、向聽眾現場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使講座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整場講座中他幽默風趣的講話風格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此次講座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科學與人文關系的全新視角,大家聽了以后都深受啟發,也對如何在自己的學習和研究中實現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思考。講座結束以后現場同學與楊教授進行了互動交流。
此次講座是《新人文講座》系列之(七)“科學與人文:雙贏和融合”的第21講。(供稿 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編輯 襄樺)
附:楊永林簡介
楊永林,現任清華大學外語系外國語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外語分會委員、Journal of Asia TEFL(《亞洲英語教學》)副主編、教育部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編委。已出版專著五部、教材三套。發表學術論文九十余篇,有多篇刊登在國外重要學術期刊及國內核心期刊之上,并多次為SSCI、A & HCI、SA,以及LLBA等權威數據庫所收錄。他在教學實踐中一直注重“人文關懷”和“技術精巧”的結合,開發英語寫作學習軟件5種、英語寫作數據庫6種、網絡英語寫作課件5套(獲國家精品課程)。他的研究在數字化外語教學平臺開發與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