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道術與兵法

劉文瑞


老子是為社會政治出謀劃策的,所以,他的無為,最后落腳于有為。老子思想向有為方向變化的表現之一,就是兵法。

一說兵法,人們一般首先想起的是《孫子兵法》,然而,在學界,把《道德經》看作兵書的大有人在。宋代蘇轍曾經說《道德經》的用智“與管仲孫武何異”?清初王夫之說“言兵者師之”;近代魏源也把《老子》看作“言兵之書”;章太炎則稱《老子》的主題相當于兵書《金版》和《六韜》。甚至瑞士的勝雅律在他專門研究三十六計的《智謀》一書中也說:《道德經》“概括了古代兵書的要旨,把用兵之道上升到政治斗爭的戰略和策略思想,因而也比《孫子兵法》更具有普遍意義。”當代學者何炳棣則專門寫有《中國思想史上一項基本性的翻案:〈老子〉辯證思維源于〈孫子兵法〉的論證》,他在李澤厚《孫老韓合說》的啟發下,對《道德經》和《孫子兵法》的詞匯和語句進行比較研究,把老子之道和孫子之兵在邏輯上串了起來。學界還有人認為,《道德經》的上篇“道經”是對軍事思想在世界觀層面的理論概括,下篇“德經”是對戰略戰術和戰爭規律的論述。實際上,如果認真閱讀《道德經》,就會對老子思想轉向兵法毫不奇怪。因為老子思想本身就包含了豐富的兵法論證。而且老子的無為,要在實踐中轉向有為,兵法是最接近的通道。

從一定意義上看,《道德經》采用的剛柔、強弱、生死、吉兇、攻守、輕重等兩兩對立的比較論證,處處都有著兩軍對壘的影子。以兵法而論,《道德經》的軍事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必須認識到“兵兇戰危”。在關于軍事活動的兇險方面,先秦諸賢幾乎有著共同的認識。這種共識來自于對當時社會狀況的一致感受。道是和平的,克制的。天下有道就沒有戰爭,天下無道才會戰亂不斷。“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第46章)強調用兵之不祥,同老子守雌貴柔的思路完全吻合。老子稱:“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第31章)所以,《道德經》即便是兵書,也是把用兵之道置于十分謹慎的角度來陳述的。為了在制度上表現出兵之“不祥”,老子還特意指出尚左與尚右的區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襲為上。”“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也。殺人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第31章)古代以左為上還是以右為上有變化(楚國有尚左的傳統,《左傳》桓公八年季良語:“楚人尚左”),在老子這里,表述為“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史官出身的老子,這樣區分左右肯定有相應的依據。在涉及軍事時以右為上,目的就在于強調用兵的不祥。這種不祥,不僅有對失敗的恐懼,而且有對殺戮的不忍。所以,用兵作戰,即便是獲勝,仍然要“以喪禮處之”。這一點,對今日還在大講用兵之道的管理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警示。凡是把經營當作打仗的領導人,始終要記住,打仗是“不得已而為之”。能避免就要盡量避免。弄清這一點,對于那些有戰爭癮的經營者能夠降降溫。

其次,即便能夠以軍事取勝,代價也是巨大的。現實中的戰爭告訴人們,軍事勝利的背后是累累白骨,壯觀場面需要巨大財力支撐。老子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第30章)所以,作戰必須考慮成本,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便是完全理性不考慮情感的統帥,也會算賬。所以,對于管理來說,戰爭手段輕易不能動用,起碼不是首選手段,這就是“不以兵強天下”。萬一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要用兵,也要學會適可而止。“故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第30章)只要有“果”(王弼注:“果,猶濟也,言善用師者,趣以濟難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強于天下也。”)即一旦克敵制勝,就要罷兵,而且不得強橫,不得矜夸,不得炫耀,不得驕縱。獲勝出于不得已,該收手時就收手。如果挾持勝勢,還想擴大戰果,“宜將剩勇追窮寇”,就會走向反面,“物壯則老”,窮兵黷武,違背了“道”,“不道”肯定導致玩完。對于運用兵法進行“商戰”的經營者來說,老子的提示是學會及時剎車比開足馬力更重要。尤其是經營者不能以商戰的勝利為樂趣。“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第31章)如果對市場上倒下的同行沒有同情心和憐憫心,那么,你在未來也會被同行所拋棄。嗜血者不可能得民心,更不可能靠嗜血治天下,即便得到了天下,也會由于其殘暴而迅速垮臺。

第三,戰爭有相應的用兵之術。哪怕掌握了用兵之道,還需要有用兵之術配套。用兵之術主要表現在戰術策略、出奇制勝方面。

老子要求人們排斥情感干擾。“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第5章)這種冷峻,是老子反復要求的,不被情感支配行動的人,才能有效使用戰略戰術。所以,老子強調,“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第68章)要做到以柔克剛,就不能有絲毫激動、憤怒、威猛。只有克制情感,才可用術。

在具體的戰略和策略方面,老子的“三寶”值得一說。他稱:“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后,且先;死矣!”(第67章)所謂慈,即恩惠關愛,所謂儉,即節欲克制,所謂不敢為天下先,即后發制人。由于老子反對仁義,所以他說的慈不同于儒家的仁愛,而是一種沒有親情差等、沒有私欲偏向的無私之愛。有人對“三寶”予以很高評價,但要注意的是,“三寶”屬于術而不屬于道。因為“三寶”不是目的,而是老子用來實現更大目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得到天下,慈用來激發勇,儉用來保證資源,不敢為天下先用來獲取天下。所以,可以把“三寶”看作老子的基本策略。

對于不為天下先,老子有較多論述。“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第69章)要做到后發制人,就必須擺正主客位置,兩軍對壘,不能把自己置于主位,而要置于賓位。后手比先手的優越之處,就在于后手是一種示弱的應對,可以充分針對先手采取對策。先手表面主動,卻在示強后會受制于人。善用兵者,能夠以退守造成對方的驕橫和空隙。行動卻不留痕跡,出手卻不讓對方發現胳膊,牽引對方卻不讓敵軍看到對手,嚴陣以待卻不讓對方發現兵器。在戰略的執行中,最重要的是不能輕敵。一旦輕敵,“三寶”就幾近于喪失。當兵力相當時,哀兵的勝算更大。

所有這些策略,都是從以弱勝強的治國方略中演化而來。然而,治理國家和軍事行動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就是正奇不同。“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第57章)治理國家需要堂堂正正,哪怕是用術也要正派,而用兵作戰則兵不厭詐,其方略一概追求出奇制勝。對此,人們已經有較多認識,此不贅述。但要注意的是,在現實管理中,更需要把奇正區分開來,尤其要防范把奇術用在組織內部,即便是針對外在的競爭者,也要注意用奇的限制條件,警惕把友人變作敵人。

老子與孫武的不同之處,是孫武把辯證思維運用于指導戰爭,而老子把用兵之道上升到“君人南面之術”。正是這種兵法背景,使得老子的消極無為上升為積極進取。表面上是冷眼旁觀不動聲色,行為準則是后發制人以弱勝強,追求的效果是由圣人統馭天下。有了兵法,老子思想就有了主體性和能動性。后來的莊子雖然在強調清靜無為上同老子一致,但正是在不講兵法這一點上與老子劃清了界限。所以,如果管理者要讀老子和莊子,應該明白,老子講是治理領域的進入機制,而莊子講的是退出機制。


發表于《管理學家》2012年9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孫子兵法》略遜一籌,《道德經》才是兵法圣書,學會了不得了
孫子兵法的智慧和方法
學習古代的兵書
兵器武林 我國古代十大兵書
為什么有人認為,《老子》其實是一部兵書?
先秦時期思想與西方文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南溪县| 南陵县| 岑溪市| 中卫市| 呼和浩特市| 霍林郭勒市| 舒兰市| 雅江县| 太保市| 马关县| 丽江市| 辽源市| 获嘉县| 疏勒县| 泉州市| 惠水县| 大宁县| 公安县| 赤水市| 新河县| 泉州市| 井冈山市| 南城县| 龙山县| 察雅县| 吕梁市| 海城市| 龙岩市| 泰安市| 宜兰县| 邯郸县| 阳谷县| 九龙坡区| 靖远县| 辽宁省| 建平县| 齐齐哈尔市| 年辖:市辖区| 崇礼县|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