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量不足引起尿路結石
飲水對生命健康很重要。水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此外,水在體內扮演著溶劑、介質、體液平衡和運送物質等各種角色,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并具有體溫調節作用。在消化、吸收、循環、排泄過程中,水可協助營養物質的運送和廢物的排泄,使體內生物化學反應得以順利進行。在關節、胸腔、腹腔和胃腸道等部位,都存在一定量的水分,對器官、組織、關節、肌肉、能起到緩沖、潤滑、保護作用。
飲水不足或過量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達到體重的1%時,會感到口渴,出現少尿;失水達到體重的4%—6%時,會出現煩躁、全身無力、血壓下降、體溫失調等癥狀;失水超過10%時,則會危及生命。失水對健康的短期影響是認知能力下降,長期的影響是引起尿路結石、尿路感染和慢性腎臟損害等。
這里說的飲水量不包括飲料飲用量,而是指當你每天喝白開水的量不足2000毫升時,腎臟沒有足夠的水來正常運轉,負擔越來越重,結石也就形成了!
正確喝水:不能等口渴時再喝水,口渴是體內輕微失水的表現。正常人每天應補充水分2200毫升,包括飲食中的含水量。喝水應遵循白天和晚上都平均為原則,不要在單一小時內連續喝太多水。
經常憋尿易引起膀胱炎
絕大部分的人都有過憋尿的經歷,有些人甚至成為了習慣,特別是對于長途汽車司機、出租車師傅及久坐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等,飲水少還長時間的憋尿。憋尿是一種不良習慣,其直接危險是導致尿路感染。因此為了健康,不管工作又多繁忙,我們也不要忘了勤喝水、多喝水并按時如廁排水。
首先,憋尿影響了正常規律性排尿功能,使尿液滯留膀胱過久,增加了細菌生長繁殖的機會。其次,由于憋尿,膀胱內壓力增高,使細菌易于沿輸尿管上行引起腎盂腎炎。再者,經常憋尿,使膀胱擴張而長期處于充盈狀態,久而久之,膀胱壁彈性減退,壓力感受器遲鈍,膀胱收縮力下降,以致排尿后使膀胱內殘存尿液增多,甚至出現尿潴留;又因為排尿的次數減少,滯留在膀胱內的尿液中的水分又被吸收,尿液濃縮,不能及時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故容易引起膀胱炎。
過分補鈣損傷腎臟
過度補鈣只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結石病的發生。因為鈣并非那么容易被人體吸收,如果過多攝入卻不能吸收,又同時攝入草酸類物質,就可能結合后形成草酸鈣結石。而草酸大量存在于各種蔬菜類食物中,例如菠菜。有些非常細小的結石結晶可以通過尿液排出,稍大一些的就可能引起腎絞痛等問題,導致疼痛和尿血,更嚴重的甚至會引起腎損害。
雖說補鈣不可過量,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缺鈣依然是導致包括骨質疏松在內眾多疾病的元兇,所以不是不能補充鈣劑,而是不能過度補鈣;主張飲充同時提高鈣吸收率更為重要。
專家建議建議大家可以選擇牛奶、羊奶及各種乳制品為補鈣的首要選擇,其次為魚蝦、貝殼類海鮮,肉類、雞蛋和蘿卜的含鈣量也相對高;在進食蔬菜前最好用開水煮一下或者“過”一下蔬菜,減少攝入的草酸含量。同時,為了提高鈣吸收率,適當補充維生素D并多曬太陽可能更為重要。
流汗過多易結晶
有些人喜歡體育鍛煉后的大汗淋漓,其實這對健康是有害的。中醫有“汗血同源”的說法,流太多汗耗損陽氣,是傷身體的。舉例說,專業運動員經常高強度鍛煉,所以長壽者不多。運動應以微微出汗為極限,皮膚摸起來感覺潮濕時就應該休息會兒。汗如雨下,沒必要,中醫里“過度就是病”。
汗腺發達的人,運動、氣溫高時,立即大量出汗,這樣腎臟流失過多用以工作的體液,導致工作能力下降。身體出汗過多而脫水,尿液濃度升高,結晶的幾率也就高了,易患上結石。
對健身時間不超過1小時、運動強度不大的健身者來說,出汗量不會很大,只要在運動前后各喝1-2杯水即可。喝水最好選擇白開水或礦泉水,補水雖然要視不同的運動強度而定,但都要小口慢喝,水溫不能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