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駕上巫峽山頂看巫山神女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美人峰,巫山十二峰之一,位于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巫峽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云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云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后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瑤姬的化身,曾助夏禹開鏨河道排除積水,水患消除后,毅然決定留在巫山,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
歷代騷人墨客都慕名來到神女峰,為它寫了許多詩詞歌賦。唐代詩人劉禹錫游神女廟后賦詩說:“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星河好夜間清佩,云雨舊時帶異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眸就楚襄王。”
宜昌到巫山神女峰出發線路
1、上午宜昌城出發在夷陵區黃花上江北高速往重慶方向(全程高速),2個小時可到達巫山縣城。注意車速,洞外80公里\小時洞里60公里\小時,不要超速。
2、可住巫山縣城,住宿條件十分好,中午可到巫山碼頭吃當地火鍋,完全符合宜昌人口味。
3、午飯后,開車過巫山長江大橋往望天坪(就是山頂上有個衛星電視發射臺的地方)俯拍巫山縣城、高峽平湖新巫峽和新瞿塘峽都能看到十分美麗。總里程33公里,硬化路30公里,鄉村道3公里。
4、傍晚,回巫山縣城居住,可沿途觀看巫山縣城夜景十分美麗。
5、第二天上午6點出發開車過巫山長江大橋往楊柳坪方向,至青苔飛鳳峰頂,看巫山神女峰日出。總里程55公里,硬化路30公里,鄉村道25公里。
注意其中有2公里的道路要步行,道路是當地人在崖壁上修建的,十分壯觀,可俯拍巫峽大景。
6、在楊柳坪村有一農家小飯館,燕子酒店,電話18716782226(做下廣告),可在此定早餐和中餐,絕對農家,一個字好,但一定要提前預定,不打電話可能吃不到。
以上各個線路,要求車性能良好,駕駛技術熟練。禁帶火種,保護生態。沿途均可食宿農家,可聘當地農民作向導。
這個時候是看巫山云雨最好的時候,特別是在山頂上看。
2恩施旅游:被遺忘的恩施老城
恩施老城始建于公元71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所謂老城,是以今象牙山為中心的六角亭老城區。它東起黃石大橋,西至葉挺路,南臨南門大橋,北依掛榜巖,面積約2平方公里。現存街巷有城鄉街、和平街、公園街、西后街、勝利街、解放路、中山路、清江西路、薛家巷、學田巷、三義宮巷、塘進巷等。
恩施老城在南宋時為土城,到晚清時已街巷縱橫遍布。街道有東門永勝坊,南門鎮遠坊,西門永寧坊,北門清寧坊、清順坊等;小巷縱多而短,橫少而長,路面多用卵石鋪筑。房屋普遍為磚木結構,木石門框雙扇門,雕花簾、垛脊、青瓦面、烽火墻,臨街有商業門面,后面則多是三、五、七進庭院。老城曾有“24宮”“48廟”及“二祠十宮十八廟”之說,宮祠廟觀數目眾多。據考證,所謂“48廟”,包含有一觀一寺一庵八祠十宮十三廟十四土地坊。
恩施老城在自身獨特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承接巴楚,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積淀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只不過,隨著歲月流逝,那些宮祠廟觀大多成為遺跡,僅知其名而不知其址其貌,只有極少數較為完好地保存了下來。1991年7月就被列為湖北省九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宜昌至恩施老城自駕線路
1、宜昌出發走滬蓉西高速往恩施方向3小時30分可到恩施城。注意車速,洞外80公里\小時洞里60公里\小時,不要超速。
2、當地住宿十分方便,自己找。
3、中午可去民院附近,還有舞陽壩那邊都還可以,當地特色飯館很多。注意不要相信,當地旅游搞的什么特設餐飲習俗“摔碗酒”,很多恩施當地人在恩施住了一輩子聽都沒聽說過。喝多了摔碗要3塊錢呀,當然你是土豪的話,請隨便摔。
4、老城在恩施城邊很近,不收門票,當地導游不會推薦,親你懂的。
5、第二天可去女兒城,還不錯,當然如果你腿腳好還可去恩施大峽谷,但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思想準備,難爬,太難爬。
3 荊江大堤你聽都沒聽說過的美景
荊江大堤始建于東晉永和元年至興寧二年間(公元345年~公元364年)。相傳荊州刺史桓溫令陳遵沿江陵城筑金堤,是大堤最早的記載。大堤原起自萬城附近較高地帶,隨著云夢澤淤積演變,沙市以上堤段建成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中期,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中期后堤圍逐漸向下游發展,大堤大致在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初期形成規模。公元1542年,北岸最后一個分流口──郝穴堵塞,大堤聯成一線,全長124公里,被人稱作“萬城大堤”,又名“萬安大堤”。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長江發生水災,萬城大堤潰決,淹江陵城。
東晉金堤位置示意圖 繪圖/孟凡萌
可以說,荊江大堤的肇始就是源于護衛荊州古城和楚紀南故城。江陵城(今荊江古城)西、南、東三面均為長江主泓環護,魏晉時期,長江江水緊迫城南,直接威脅江陵城的安全。東晉永和元年(公元345年),荊州刺史桓溫派陳遵主持筑堤治水。因大堤保一方百姓的富庶,便稱之為“金堤”。
1951年將堆金臺以上8.35公里堤劃入荊江大堤。1954年將下游50公里原有干堤劃為荊江大堤的范圍。至此,荊江大堤全長182.35公里。
宜昌至荊江大堤自駕線路
1、宜昌出發走漢宜高速往荊州方向,大約40分鐘在枝江下高速,走318國道往荊州方向,大約30分鐘就到了沮漳河大橋,穿過大橋,你就能看見一條大堤,恭喜你走對路了,這就是荊江大堤,沿河堤網下游走,河堤上路況十分好都硬化了的,沿途就可看風景了呀,要隨時注意窗外,有清朝的鎮江鐵牛、石刻、在一半在水下的明代寶塔等等,當然不要忘記堤上滿地的野花和牛羊。
2、中午可在從堤上開車下到荊州古城吃飯,當地的魚好,魚糕好,這時去還可以吃龍蝦。
3、午飯后看看荊州古城。在東門和西門有幾處無人管的城墻,上去走走十分有意思。當然如果沒有去過荊州博物館我建議你去看看,不錯的地方,宜昌沒有。
4、下午可在開回大堤沿著長江而下往江陵縣,對就是那個李白寫的“千里江陵一日還”的那個江陵,沿途可看到長江古道,和生活在里面的水上人家,當然運氣好的話,還有當地漁民打起來的野魚如能買到就十分好了。要注意這段路上沿江有很多龍王廟,進去看看十分好玩。
5、晚上可住江陵縣城,感受一下李白詩歌里寫的江陵。
6、第二天上午8點出發沿著大堤順江而下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約1個小時路程。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位于長江與長江天鵝洲故道的夾角處,目前有野生麋鹿1000余頭,是全球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同時在古道里還有當地保護的江豚20頭,你運氣好的話一定能看到。
7、中午可在當地小村里吃飯,當地以吃魚為主。
8、在此可沿大堤往監利方向,一個小時左右車程,可到大堤重點,在監利上高速,3小時回宜昌。
————————————三峽日報—————————————
來源:三峽日報微信
圖文記者:李風
三峽日報微信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