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先要定義一下化合物,是否只是狹義的穩定中性物質才叫化合物。宇宙大爆炸之后,大概幾十萬年后,就已經冷到足夠有常規物質出現了,也就是電子、原子核可以相互作用了,而不只
這個問題先要定義一下化合物,是否只是狹義的穩定中性物質才叫化合物。
宇宙大爆炸之后,大概幾十萬年后,就已經冷到足夠有常規物質出現了,也就是電子、原子核可以相互作用了,而不只是亞原子粒子存在的。
宇宙大爆炸
換句話說,這時宇宙首先出現的,應該是一些等離子態的物質,這時候,第一代恒星還沒遇被氫核聚變點亮。
其實射電天文學的出現與成熟,已經可以讓我們對宇宙化合物的問題有個初步的認識,很多宇宙分子都已經通過觀測電磁波輻射得以發現,借助于光譜,我們可以確定都有那些分子。沒有人可以推斷出第一個化合物是什么,就像我們現在已知進化論,卻沒有辦法確定到底哪樣的骸骨化石會是人和猩猩發生分化的那一個,但至少我們還是有一個確定方向的。
宇宙大爆炸
這些分子的元素,不外乎幾種,氫、碳、氮、氧,少數還有硅、硫等。從核物理的基本知識也可以推斷,在核聚變早期,也就這幾個元素比較普遍。
它們是互相撞擊之后形成的,所以,毫無疑問,第一個化合物應該是由兩個不同原子撞擊生成。考慮到氫的存在概率占到絕對優勢(畢竟造后面各種元素的恒星還沒有被點亮,早期的其他元素極少極少),所以這個物質含氫的可能性也最大,并且只有兩個原子。
因此,第一個化合物很顯然,最可能是CH(自由基),NH(自由基)和OH(自由基)。
宇宙大爆炸
這些物質當然是不穩定的,至少在地球上如此,所以我們很少把它們稱之為化合物,但其實在宇宙中,它們可是標準的“穩定”化合物,這是因為,它們在偶然的撞擊之后,也許就很難再有機會去產生更大的分子,于是我們在射電望遠鏡的幫助之下,的確發現了這些分子的光譜,由于它們對于太空探索的特殊作用,又被稱之為星際分子。
如果再繼續追究,第一個穩定分子(在地球上)會是什么,那水的可能性應該最大,畢竟只要羥自由基再捕獲一個氫原子就可以形成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