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收藏 你我共享
釉里紅的鼻祖還應該是唐宋時期的銅紅釉,
特別是北宋鈞窯的玫瑰紅,海棠紅等釉色的燒制成功,
為釉里紅的創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宋鈞窯玫瑰紫釉尊-北京故宮藏
釉里紅瓷器是用氧化銅著色后燒制而成的。
其紅色用銅紅料在釉下,故屬釉下彩。
用三十倍數放大鏡可以看出問題,特別是老瓷的濃重線畫,涂繪部位是可以看出綠色或深綠色。
江西省博物館收藏的“至元四年”(1338年)銘青花釉里紅四神蓋罐可見口沿
老瓷釉里紅的白色釉的部位在元代及明初是蝦青色,
由于用銅做色釉的原料,在過去對釉的厚薄和溫度掌握不標準(那時沒有測溫的溫度計),
對釉里紅的處理不均,又因用銅做釉時在紅和綠時燒制溫度只差6度左右,
所以常出現泛綠的斑點。
那時的技術釉里紅非常均勻是不可能的。
唐代長沙窯瓷碗
釉里紅在長沙窯發現,是唐代產品,到元代才成功,屬釉下彩高溫燒成。
有款的在元代多書至正,1330~1339年元末順命帝的年號為至正。
明代早期的產品和紋飾是以元代延續而成,不易區別,要靠器形、紋飾區別。
明洪武釉里紅纏枝牡丹紋軍持-北京故宮
元明的釉里紅紋飾和元明的青花是一樣的,可以借鑒,如:元代足粗而滑潤,有滴釉。
清代也造了很多,但足修得好,要仔細辨別才行,潤度也好。
清康熙釉里紅水盂
釉里紅用銅在千度以內可以出紅綠色等色,高溫出紅色,
過去不易控制,因沒有測溫設備,如:沒有溫度計ˇ。
足有火石紅,有多數產品紅中泛灰。
有的釉厚泛黑綠。
常有紅釉器足口顯綠,也有米湯底的器件。
釉里紅非常均勻的要注意,假的多。
瓷器燒造時需要一種環境,專業術語叫“氣氛”,瓷器都是在某種氣氛中燒成的。
一般來說氣氛就是兩種:一種是氧化,一種是還原。
簡單來說,就是爐子開著火門,有充分的氧氣進去,就叫氧化氣氛。
而關著窯門,悶著火,就稱為還原氣氛。
元代青花釉里紅開光貼塑蓋罐 以及釉里紅局部
釉里紅是以銅為呈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的。
簡單說它是悶著火燒成的溫度稍高點,或者稍低一點,它立刻就會失敗,
溫度如果一低,顏色就會變黑,非常不好看。
溫度如果一高,顏色就飛了,沒了。
溫度高低之間允許的差額大概在十度。
在古代,這一點溫差是非常難控制的,只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窯工,才能看出來。
明洪武釉里紅折枝牡丹紋花口盤-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釉里紅又分為:釉里紅線繪、釉里紅拔白、釉里紅涂繪。
釉里紅線繪,即在瓷胎上用線條描繪各種不同的圖案花紋,
這是釉里紅最主要的裝飾手法,但由于高溫銅紅的燒成條件比較嚴格,往往會產生飛紅的現象。
元釉里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
明洪武釉里紅玉壺春瓶殘件
明永樂青花釉里紅龍紋高足杯
清乾隆青花釉里紅纏枝花卉梅瓶
釉里紅拔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圖案花紋部位,或在該部位上刻劃出圖案花紋,
用銅紅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燒成后圖案花紋即在周圍紅色之中以胎釉本色顯現出來。
元釉里紅地白花暗刻云龍紋四系扁壺
元釉里紅地白花暗刻牡丹紋玉壺春瓶
清雍正釉里紅海水龍紋瓶-北京故宮
釉里紅涂繪,以銅紅料成片、成塊地涂繪成一定的圖案花紋。
元 釉里紅堆塑螭龍高足杯
明宣德釉里紅三魚紋高足碗-北京故宮
清雍正釉里紅三果紋碗-北京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