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低血糖的人不會得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應該越低越好?
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要多吃一點?
錯!全錯!
如果吃的不多,餓得快,餐前或空腹時低血糖,正是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臨床表現。
血糖低于3.9mmol/L,即使是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表現,血糖過低對身體有嚴重危害。
2型糖尿病發生低血糖時,不可盲目進食,需要補充高糖且易吸收的食物。
為什么得了糖尿病還會發生低血糖?
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主要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不足。
正常人進食后半小時左右血糖會上升,一個小時達到高峰,同時胰島素分泌液達到高峰。而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在餐后一小時血糖高峰時,胰島素沒有充分分泌,則表現為高血糖。當血糖逐漸下降時,胰島素分泌卻達到高峰,但此時體內葡萄糖已消耗殆盡,胰島素過多,于是產生低血糖。正常人低血糖的標準為血糖<2.8mmol。而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則視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損害,影響機體對低血糖的反饋調節能力,增加嚴重低血糖的風險。受血糖水平及血糖下降速度的影響,患者會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心悸、焦慮、出汗、饑餓感等)和中樞神經癥狀(神志改變、認知障礙、抽搐、昏迷等)。若為老年患者,低血糖時可表現為行為異常或其他非典型癥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