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均衡,“壓力山大”了!壓力一大,憂郁、肥胖等毛病就會一一出現,尤其是“便秘”,這個成就大腹婆的功臣者,已然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雖然很多人采取了多種積極的措施,如多吃水果、喝保健茶等等,但往往治標不治本。常年便秘怎么辦,中醫妙方巧應對!
一、黃龍湯治療熱結便秘案
察某,女,20歲,形體中等略胖,面色黃暗。
2012年9月27日初診
便秘3年余,大便干結難下,每4~5日排便1次,伴腹脹,口略黏而不苦,舌質紅,苔膩偏黃,脈偏弱。納眠均可。
處以大承氣湯加味:生大黃20g,芒硝(沖)10g,枳實40g,厚樸20g,萊菔子15g。服藥1劑,大便暢快,服完4劑后,1~2日排便1次,略干,舌苔花剝。
11月1日二診
停藥后便干依然,仍腹脹,舌苔花剝,脈無變化。
改處增液湯加味:玄參30g,生地黃30g,麥冬20g,枳實20g,白芍100g,火麻仁30g。6劑,煎服,每日1劑。
11月19日三診
服上藥基本無效,便秘腹脹依舊,舌苔轉為黃膩,納佳。
改處黃龍湯:大黃(后下)20g,芒硝(沖)10g,枳實30g,厚樸20g,萊菔子15g,黨參20g,桔梗5g,當歸10g,干姜5g,大棗5g。4劑,煎服,每日1劑。并囑患者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
2013年1月11日隨訪,便秘已完全治愈。
便秘有虛實之分,大便干結難下者,實證多見;大便不干或不成形而難下者,虛證多見。實證易治,虛證難調。然臨床上亦有虛實夾雜者。
本案患者因便干、腹脹、苔黃膩而來診,雖然病程達3年之久,亦屬實證,故予大承氣湯,加萊菔子以除脹。方中大黃生用,并配伍芒硝,其瀉下力強,故服藥1劑,即能見效,患者連服4劑,出現舌苔剝脫,恐為傷陰所致,故二診時予以養陰增液之劑,可能患者就診間隔的時間過長,導致便秘復作,故養陰增液的同時,未曾考慮到這一點,故服藥后無效。三診時因其便秘腹脹、舌苔黃膩,顯然屬于陽明腑實證,同時考慮到患者病程較長,故再配伍黨參、當歸、干姜、大棗等益氣養血之品,再加桔梗一味,即成黃龍湯。方證對應,故收佳效。
筆者擅長使用桔梗,一般用于咯痰不爽者,然黃龍湯中桔梗卻不是取其利咽祛痰之功,而是宣暢肺氣,因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宣通,腑氣得降,此亦為“提壺揭蓋”之理。
黃龍湯原方用人參,筆者以黨參代之,與當歸配伍,能夠補益氣血,增強胃腸動力,對于便秘日久者,配伍補益氣血之品,既能防止瀉下祛邪之品耗傷正氣,又能扶正祛邪,促進排便。此外,患者必須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這是治療便秘、取得長期療效的關鍵。
在此,還想一提的是,在治療過程中,其舌苔出現明顯的變化,服大承氣湯后,舌苔由膩偏黃轉為花剝,服養陰增液之后又轉為黃膩,實際上提示了由實轉虛,再轉實的過程,如此快的變化速度,就筆者來看,實為罕見,故特提一筆以記之。
二、補中益氣湯加枳實治療便秘案
王某,女,21歲,形體偏胖,圓臉面白。
2011年4月26日初診
自高中開始便秘,多方治療不效。常服三黃片以解除排便之苦。高中時泡服過3年的大黃,也服過果導片。前醫處方:①大黃10g,厚樸6g,枳殼10g,陳皮10g,茯苓15g,澤瀉10g,桂枝6g,炙甘草10g。②大黃10g,厚樸10g,枳實6g,陳皮15g,澤瀉10g,半夏10g,蒼術15g,黃柏6g,炙甘草6g,香附15g,知母10g。以上兩個處方療效均不滿意。刻診:現每天均能排便,但每次都很少,大便或干或不干,但排便困難,夜尿1次。自述愛上火,有時耳痛,口周易起泡,易起痤瘡,冬天怕冷明顯,口渴明顯,苔薄少,有齒痕,脈沉弱。
處以補中益氣湯加枳實:黨參10g,白術20g,甘草10g,黃芪20g,升麻6g,柴胡3g,當歸10g,陳皮10g,枳實10g。5劑,煎服,每日1劑。
服5劑藥后排便情況明顯好轉,原方繼服10劑,癥已。
便秘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大便次數減少或大便難解不暢,大便不暢快包括糞便干燥排出不暢和糞便不干亦難排出兩種情況。正常人的排便習慣差別很大,這與個體差異、生活習慣尤其是與飲食習慣有關。一般情況下,飯量稍大的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飯量稍小的人則每2~3天1次(只要無排便困難及其他不適均屬正常),但大多數人(約占60%以上)為每天排便一次。
屬于大便干結難下的患者,這種情況不僅容易辨清,而且往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大黃、番瀉葉、蘆薈等都是特效藥,這是由大部分醫生的慣性思維所決定的,思維定式認定便秘一定便干,所以目前市場上的通便藥大部分含有以上藥物。
然而,對于大便不干卻難以解下的,大黃、番瀉葉、蘆薈等卻不對癥,這種情況大部分屬于氣虛或陽虛,對于年輕女性出現的這種便秘,氣虛所致者絕不在少數,而且這種情況下,只要用上大黃、番瀉葉等,就能起到治療效果,但如果不服藥,則便秘依舊或更重,久之則損傷脾陽而使病情加重。
所以,臨床上,筆者治療便秘時,首先問清大便是否干結,大便干結者,屬熱,易治;大便不干而排出不暢者,屬虛,難治,以健脾為主,久服方效。根據情況,筆者常用參苓白術散或補中益氣湯,再酌加理氣之品,理氣藥中,枳實最常用,有時也用枳殼,此二藥均具有促進胃腸道平滑肌蠕動的功能。
本例患者大便或干或不干,但排出困難,屬于中氣不足,故予補中益氣湯加枳實,服15劑即治愈,療效迅速。我曾見過一例脾虛便秘的患者,服用一個半月的中藥,才見效的,可見脾虛便秘還是比較難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