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與方法,于是也都按照自己的生活邏輯和這個周遭的世界相處著。
莎士比亞說,嗯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都會自己對這個世界對應的理解和尊重。
我們也曾經(jīng)在詩人的筆下,讀到了幾分人生的境界不同,讀出了幾分歲月滄桑與蹉跎。
就像詩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到: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引領(lǐ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質(zhì)量與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的狀態(tài)。
其實我們不管做著什么樣的營生與事業(yè),哪怕是社會實踐的各種活動,最好的境界我想就是玩的心態(tài)了。
你在學習刑事法律的時候,若是能夠以玩的心態(tài)來研究,許多枯燥乏味的東西可能就煙消云散。
你在跳繩的時候,若是一味地思考著怎么樣才能越跳越好玩,甚至把跳繩練成你的技能和強項,即便多了幾分疲倦與單調(diào),因為融入了你的情感與心情,也是樂事一件。
當我們看一看身邊的那些所謂的高手,在他們的身上幾乎都隱藏著“玩”的特質(zhì)。
《射雕英雄傳》中,在桃花島的山洞里,一個人居住多年的老頑童絲毫沒有多少辜負與厭倦,因為他就擁有這樣的人生智慧,就是抱著“玩”的心態(tài),讓其創(chuàng)出了左右手互搏術(shù),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也許在你我的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要修煉老頑童這般“玩”的生活哲學,即便不能成功,也玩出了一定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能成為生活中的高手,關(guān)鍵的東西有時就是頭腦中缺乏這樣的精神引領(lǐng)。
思維的境界不同,人生的收獲與結(jié)局也往往不同,一絲一毫的差異,有時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就拿讀書舉例,有的人總覺得是一種痛苦,自然在這件事情上可能及早敗下陣來,若是能把讀書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自然事半功倍。
楊振寧老先生曾說,一個苦字把我們害慘了,于是在他的倡議下修改了一句詩詞,從此境界大有不同: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由此可見同一件事?lián)碛胁煌膽B(tài)度人生的結(jié)局往往色彩不同。
人生得有些痛苦本無可避免,正如同佛家所言,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長久,坦然一點,樂觀一些,多帶些幾分玩的樂趣,人生的光芒自然萬丈。
有的人在寫文章的時候,真的是一種莫名的享受與放松,因為帶著玩的樂趣與心情。
有的人在等紅燈的時候,不急不躁,心靜如水,坦然活在當下,即便是這樣的人生體驗,也是多了幾分幸福與樂趣。
慢慢的,我們發(fā)現(xiàn)玩才是一個人人生當中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