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四屆初中群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系列活動暨基于思辨讀寫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研討會于4月20日已經圓滿閉幕了。為了讓那些未能與會的老師了解群文閱讀和基于思辨讀寫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最新資訊,小編特意整理了活動期間的“大家“觀點,供老師們一睹為快。
在單篇閱讀教學的基礎上,群文閱讀對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學生在多文本的情境下,通過“比、對、讀、議、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信息辨識與提取、比較與整合、評價與反思、拓展與應用這四項關鍵能力,其核心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不僅要讀懂,更重要的是要實現通達。
—— 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語文閱讀研究專家、樹人教育研究院院長,王雁玲
從課程內容(初中群文閱讀1 X課程)來說,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我們各有不同的側重,七年級是向學生們呈現多彩的人生體驗,立足于引導孩子喜愛閱讀、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八年級是要構建鮮活的社會眾生,體驗閱讀,讓孩子們建構真實的語文生活。也就是在生活實踐中,在特定的情境中、實際的情境中完成任務、解決問題,達成語文素養。九年級是要引導學生們追尋奇妙的詩與遠方,讓學生走到更高的境界,讓孩子們走向更高的閱讀,享受優雅的審美情趣。所以說,九年級的課程內容更強調文學體驗、強調審美培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主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王本華
我們為什么要重視群文閱讀?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群文閱讀是閱讀生活的常態;第二,群文閱讀契合了課程標準對閱讀的期待——特別是在閱讀量的要求、閱讀品位的提升還有閱讀習慣的培養這三方面,群文閱讀起到了獨特的作用;第三,群文閱讀契合了統編教材“1 X”的閱讀理念,統編教材的“1”是強調單篇、強調核心篇目、基本篇目、經典篇目,“X”強調的是以這篇為核心向外圍的擴展,在多文本閱讀的意義上,教材的閱讀理念與群文閱讀是契合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主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王本華
我認為,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以議題學習為任務驅動,通過多文本的“比、對、讀、議、整”,實現問題解決和意義建構的過程和方式。
從上述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群文閱讀與單篇、整本書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最明顯的就是多文本的教學。群文閱讀與我們當前情況下很多教學單篇的不同,它有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就是有議題學習作為很重要的特點。然后它的指向,不僅僅是把文本更多的感受、體驗教給學生,而是把這樣的感受、體驗結構化,最終變成學生對文本的完整、集群化的認識。最終它還要跳出文本,實現意義的建構,實現方法的歸納和演繹。
——四川省教科院義教所所長、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專家,何立新
群文閱讀中的教學行為不是一般的積累、理解、分析、鑒賞等等。它的行為,我們用五個動詞來進行歸納,那就是“比、對、讀、議、整”。要對異質化的多文本找到連接,找到“同”,在此基礎上比同而較異。群文閱讀更多的是較異,所謂的“對”就是將你對議題的學習的懵懂的、粗淺的印象,把它還原到文本對應的語言材料中去,找到語言材料,將這樣的一些懵懂認知變成對于文本語言材料或者是里面的形象情感感性的感知和體驗。然后我們還要選擇恰切的閱讀方法,比如說對于例文、對于經典的作品要進行精讀。對于有著更多的信息,我們要進行信息的梳理和篩選的文章,我們要采取瀏覽、略讀的方法等等。我們選擇恰切的閱讀方法讀這個多文本,讓學生學會運用混合式閱讀方式來讀懂文本。“議”我們在讀的過程當中,不光要有感性的感知、體驗,還要圍繞著議題進行理性的思考。在此基礎之上,把這樣閱讀所產生的感知、體驗和感悟進行整合,最終就會形成圍繞議題的完整認知,這就是“整”。這是群文閱讀及群文閱讀教學的特質。
——四川省教科院義教所所長、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專家,何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