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識:△畫作八幀持贈業煌同志正。丁巳秋,稚柳。
△壯暮翁舊作。庚申十月自題時年七十有一。
鈐印:稚柳(白文)、謝(朱文)
△此予五十許時所作,回首遂已二十年。十年前為人竊去,不知所在。旋此人坐法,籍沒此冊,因得重歸壯暮堂中。茲持贈業煌同志。獨惜此冊以受濕,顏色褪落,為可恨耳。庚申初冬裝成冊屬為題記,壯暮翁稚柳時年七十有一。
鈐印:謝稚柳(白文)、壯暮(朱文)、稚柳(白文)、謝(朱文)
陳佩秋又跋:壯暮翁此跋云:五十許作當是五十年代之誤。冊中末頁蓮實一圖。曾在一九五六年畫院成立觀摩展時為干部富華段為蓮莖間,不當留有余蕊,為不符真實云云。健碧。
鈐印:佩秋(白文)
鑒藏印:嶺東黃氏見山樓珍藏(朱文)
陳佩秋書評謝稚柳無開山水冊錄文:謝稚柳此冊共八頁,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所寫,圖中山水師承董香光,定名為五代董源巨然之作,并北宋元人諸家之精華。此冊右之帝一圖以北苑之江堤晚景風格結體入畫。圖二及圖三頁中坡石皴筆形體蒹葭,顯是居然秋山問道中得來。又圖三之垂柳并遠山近水俱非五代北宋布局,純出元人之章法與筆意。至圖四之林山石則法自范華源溪山行旅圖之皴筆。圖五右下之磐石似擬河陽郭熙之筆勢。凡此中皆北宋元人經典名作中得來,出于已意之結體用筆者,圖中頗不見多,是為早期謝氏所畫山水特點。自五十年代后期開始,謝氏多次往返體察英德、羅浮、連江口、西焦山等地山川名勝,得大自然風物熏陶啟示,于是畫格大變,所寫連江口橫卷,其山石結體皴筆,竹林蒼樹、蒹葭堤柳,其面目已非古人所有,而用筆之精到幾與古人在伯樂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