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普洱茶開始熱的時候,有人不知從何處翻出了魯迅先生生前留下的3 克普洱茶,拿到廣州拍賣。3克普洱茶,拍出了1.2萬元的高價。
魯迅先生是喝茶的,他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
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種清福先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的感覺。'周氏兄弟都是愛茶之人。
紹興出好茶,唐代陸羽在《茶經》中盛贊紹興茶,紹興的'日鑄茶'自宋代即被列為貢品。明代,紹興的'蘭雪茶'盛行京師。周氏兄弟,估計小時候就好上這一口了。
早年,我們讀書的時候,總以為魯迅先生是一位窮愁潦倒、時常流亡的無產階級作家,這當然是一種誤導。
后來時代語境變了,政府鼓勵富起來,大家都要奔小康了。于是,有人認真研究了一下魯迅老師一生的收入,共計是500 余萬元,這是20 世紀90 年代中期的可比價。
我現在的檔案工資是90年代的三倍,也就是說魯迅的收入放到今天差不多是1500萬元,這也才說得過去魯迅先生兩次在北京買房,并在上海買了棟別墅。
魯迅先生買房沒辦按揭,都是一次付清的款。無產階級作家魯迅先生一輩子沒有做過房奴,魯迅老師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按揭?是什么東西?能吃嗎!”
扯遠了,扯遠了,其實我的意思是,上茶館,喝好茶,是要錢的。
從魯迅的日記中可以看到當時北京較有名氣的茶館,如漪瀾堂、玉樓春、青云閣等都是他老人家常去的地兒。如'1912 年5 月26 日下午在青云閣喝茶。'
同年12月的一天,又是下午,魯迅先生又到青云閣喝茶,喝過茶后魯迅先生還吃了碗蝦仁面。
1917年——也就是他老人家寫《狂人日記》那年的11月18日,魯迅先生又到青云閣'午同二弟往觀音街買食餌,又至青云閣、玉壺春飲茗,食春卷',魯迅先生在北京是常上茶館的。
魯迅先生客居廣州時也曾是北國、陸閱、陶陶居等茶樓的座上賓。
魯迅先生到上海后,家里,幾乎成了文學青年的旅館,茶的需求量是相當大的。從日記中可以看到1933年5 月24 日到上虞買新茶30 斤。1934 年5 月16 日,又到上虞買新茶19斤。其間還有過一些零星的買茶記載。
魯迅先生喝茶跟寫作有關。夫人許廣平回憶:“魯迅有夜間寫作的習慣,凌晨2點左右才睡覺。太疲倦了,就倒在床上睡兩三個小時,有時不脫衣裳,甚至連被都不蓋,就像戰士蜷伏在戰壕里。醒了以后,抽一支煙,泡一杯濃茶,又開始新的工作。為了提神,魯迅喝茶要濃,甚至帶苦味。在北京時,他獨用一只有蓋的舊式茶杯,飲一次泡一次。到了上海則改用小壺泡茶,勤換茶葉,以保持濃度與新鮮。”
魯迅先生對茶的見解,也是很獨特的。正如他說的賈府里的焦大,大約不會愛上林妹妹,而黃泛區的災民大約也無心欣賞蘭花一樣,'一個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時候,那么,即使給他龍井芽茶,珠蘭窨片,恐怕他喝起來也未必覺得和熱水有什么大區別罷'。(魯迅《喝茶》)
魯迅他老人家就是厲害,喝茶也喝得出'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