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到底有多難?”一名家長問。
關于中考的難度,我認為不同層次的初中畢業生,會有不同的答案。對于超級學霸而言,無論是小升初、高考、考研還是中考,都沒有多大的難度。但對于學渣而言,中考是非常難的一次考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道理,一千個考生就會對中考的難度會有一千種不同的看法。
和小升初考試相比,中考的難度當然要大很多;但和高考相比,中考的難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因為中考更注重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地區的中考試卷都遵循7:2:1的模式,基礎題占七成,中等題目占兩成,比較難的題目只占一成,這一成比較難的題目就是為了區分學霸與中等生之間的差距。
中考到底有多難?就拿語文這個科目來說,如果小學六年都是在混日子的話,那么在參加中考之語文科目的時候很可能就會舉步維艱,因為連拼音都不會,那么估計語文的第一題都會一頭霧水。而數學科目,如果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一看到數學老師就特別不爽的話,那么中考的數學科目就足以讓這位學生頭疼好一陣子。
中考對于部分考生來說之所以難度特別大,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學生在小學階段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基本上在父母的“呵護”下把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家長也會以“順其自然”勸老師釋懷,當老師“釋懷”之后,考生的相關科目差不多就廢了。另一方面是因為這種小學的學困生上了初中之后又不肯迎頭趕上,或者就算迎頭也趕不上了,那么在中考的時候成績特別爛、覺得中考特別難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地區的高中錄取率只是保持在五六成甚至更低,這就意味著近半的初中畢業生無法成為高中學校的一員,這就導致一些地區的中考卷子的難度不小,其中中考考試卷能夠起到非常明顯的區分差生和優秀生的作用。據統計,今年中考之后,有五百多萬考生無法上高中,這些無法上高中的考生,大部分是因為自身的原因,還有小部分是因為競爭壓力太大而在中考后名落孫山。
當然,作為初中生家長,我們最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孩子就讀初中的三年時間里,家長是否關心孩子有沒有健康成長,孩子有沒有在青春期“走彎路”,或者孩子在學習態度方面有沒有“開倒車”;而作為初中生,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是否在初中三年用拼搏賭明天?有沒有心無旁騖投身于學習中?有沒有用科學的方法補全自己在學習上的短板?能否化升學的壓力為勤勉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