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有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已多達1300萬,每5位死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腦卒中。
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占據我國居民的死亡的主要原因,抓住腦卒中搶救的黃金時間,及早針對危險因素診斷和治療,可以有效防止腦卒中的發生。
什么是腦卒中?
人腦的重量為1400g左右,僅占人體體重的3%左右,但它每分鐘的血流量占心輸出量的約20%,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近25%。腦血管病可分為急性腦血管病和慢性腦血管病兩種。慢性腦血管病主要包括腦動脈硬化、腦血管性癡呆、腦動脈盜血綜合征等。而急性腦血管病由于發病急,來勢兇,變化快,因此又有“腦血管意外”、“腦血管事件”、“卒中”和“中風”之稱,即腦卒中。
腦卒中的魔鬼時間
國家衛健委介紹,有六個時刻容易發生腦卒中,其中包括:在情緒過度興奮時,從暖和房間突然到寒冷空間時,上廁所用力時,職場壓力過大或過勞時,冬天洗澡時以及夏天運動大量出汗時。
早期進行腦卒中篩查,及早針對危險因素診斷和治療,可以有效防止腦卒中的發生。
高血壓是與腦中風關系最密切的疾病,高血壓的發病率非常高,容易引起血管內皮受損害,也會造成血管動脈硬化。血管動脈硬化擴張后,血壓升高。血管容易破裂,就會造成腦中風。
夜晚的魔鬼時間為0點到6點,特別是在4點-6點更容易出現血壓的波動。按照正常人的生理節律,血壓一般情況下呈杓型血壓,白天高夜間低。到了凌晨2點-3點血壓是較低的。但對于高血壓患者,可能夜間比白天要高,夜間血壓慢慢升高,到了睡醒前4點-6點這段時間是突然間血壓增高。
腦中風大體分為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一般來說出血性腦卒中更為嚴重。以腦出血患者為例,長期血壓波動時,可能會造成血管破裂,從而導致腦出血。多數病人出血會在幾個小時內越出越多,血腫及引起的水腫會導致周圍細胞死亡。早期治療將對救治病人有很大的好處。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很多歐洲國家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遠高于出血性腦卒中,而在國內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比較高。因此控制血壓避免波動就顯得尤為必要。
早晨的惡魔時間為6點到9點。血壓在6點到9點的時候依然會出現一個峰值。
專家表示,卒中康復要抓住“黃金6小時”,即發病早期6小時以內,早確診、早治療,可以及時改善缺血區的血液供應,預防和積極治療缺血性腦水腫,以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參考資料:
預防中風注意六個時刻 光明網 2021-10-29
北京衛視養生堂;【預防中風】腦中風的魔鬼時間,2015-10-26
人民軍醫出版社《心血管及相關疾病健康課堂》